逐夢藏東平安歸:(五三)隨身攜帶氧氣瓶

逐夢藏東平安歸:(五三)隨身攜帶氧氣瓶
作者:吳聰賢醫師

一不做,二不休,這回繼續講氧氣話題,希望能全部講完,不再囉哩八嗦,也不再喋喋不休,然而,老人家腦筋退化又遲鈍,動作緩慢,加上話多又囉嗦,可能無法一次講完,若無法講完,尚祈見諒。114年6月30日,西藏行第2天,中午時分,搭中國大陸國內班機,從四川成都飛抵西藏林芝。跟成都機場相較,林芝機場不是同一個量級的,有如小兒科,簡直小巫見大巫,不成比例。這不能怪林芝機場,只能怪成都機場過份,大到無法無天。不要說林芝機場,連台灣的桃園國際機場,也難望其項背,縱然第三航廈完工啟用,也可能沒有成都機場的大。成都有兩座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6月30日入藏,我們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飛西藏;7月13日,行程最後一天,我們也是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飛台灣,完成15天的西藏旅遊。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CTU),歷史悠久,始建於1938年,中華民國年代即有,後來經過多次擴建,有點規模了,目前仍持續營運中,位於成都西南方約16公里的雙流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FU),是成都新建的第二座國際機場,於2021年才啟用,迅速地成為中國西南方地區新的航空樞紐,與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相距50公里,位於成都新高區託管的簡陽市,屬天府新區,距離成都市中心51公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啟用,使得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中國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大城市,足見成都在四川省,以及中國大陸的地位,有非同一般等級的高,它跟重慶相較如何?若非重慶人口3190.47萬,遠多於成都的2126.8萬,成都和重慶的市府層級應該互相對換才對,成都應該是直轄市,而重慶則是四川省省會,且是副省級地級市而已。算了!不用太計較,成都市和重慶市,都是四川省和中國大陸,一等一的大城市!台灣6都總人口才1630萬,若是台灣總人口,也不過2300萬,要如何相比擬?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有兩座航廈,有三條飛機跑道,民航站機坪設有210個機位,也就是說有210個候機門。候機門不代表候機室,因為,好幾個候機門可能共用一個候機室,甚至沒有很明顯的區隔。去西藏林芝時,我們的候機門是140幾號;回台灣桃園時,我們的候機門也是140幾號,我記得是141號,不知道老頭子有沒有記錯。經過層層關卡後,要走到140幾號候機門,挺遠的,也挺累的,尤其是揹背包和手提行李的,豈會輕鬆?好理家在的,成都天府機場大雖大,對老人家挺體貼的,幾乎不到100米,就有一間廁所,沿路無數個廁所,有專人打掃,跟台灣一樣,乾淨又衛生,不會讓老人家急到尿濕褲子。我是膀胱無力的老頭子,從出關走到候機門,以至上飛機前,總要上3、4次廁所。好理家在的,141號候機門不遠處,約40米處,就有廁所,對我來說甚為方便。咱桃園機場,雙航廈,雙跑道,就沒有成都天府機場大,僅有116個機位,且包含客運機坪、貨運機坪、維修機位和過夜幾位等,遠少於成都天府機場。同樣付出心血,努力建設,展現泱泱大國,自家小孩輸給對岸小孩,總難免讓人氣餒。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024年全年,旅客吞吐量5489.5萬人次,僅次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位列中國大陸第五名。這樣很厲害嗎?似乎不怎麼樣!咱桃園國際機場,2019年總旅客吞吐量達4868萬人次,也不遑多讓,有得比呢!可惜又遺憾的,網路查不到2024年資料,說不定經過5年後,桃園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超越成都天府機場呢!回頭來說西藏林芝機場,經過2個小時飛行,很快飛抵林芝,林芝機場就是小,領了行李後,走沒幾分鐘,走沒幾步路,就出了機場大門。我與老伴共用一個,裝了衣物共重22公斤的行李箱,裡頭幾乎全是老伴的衣服,老婆是大人,老公是小弟,我全權代勞,全程負責行李箱進出搬運。出了機場大門,不!應該說小門,彰化縣政府的側門都比它還大,但是,來到機場外面,那小小的停車場,才發現自己是否來到世外桃源?哇!西藏的機場就是不一樣,有如桃花源記說的,東晉人遇見600年前的秦後人,我整個人都矇了,不是小而美足以形容的,而是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層層疊疊的俊秀高山,一座又一座,綿延不絕,聳立眼前,望穿秋水,加上藍天白雲,一片晴朗,開闊無比,我不僅矇了,也茫了,我是否來到人間天堂?

迎接我們的是藏族嚮導,前面曾介紹過他,我不再重複,他依照藏族傳統,雙手捧著,虔誠又恭敬地,為每一位團員獻上和繫上哈達,表示歡迎、純潔和祝福,身受此大禮,情意難卻,令我有點害羞。哈達是純白的絲綢,長度約180公分,除了圍在脖子上,還得打個結,才不會拖地。我發現其他的西藏旅遊團,他們的藏族嚮導,也都替所有團員們繫上白色哈達,這也是展現和推廣藏族傳統文化。我與老伴這兩條哈達,長途跋涉,也搭了兩趟飛機回到台灣,我們仍保留著,希望在西藏傳統宗教扶持下,繼續保佑全家大小。除了獻上哈達,藏族嚮導還贈送每位團員兩樣東西,還挺珍貴的,哪兩樣東西?

第一樣東西,攜帶式簡易型氧氣瓶,也稱氧氣隨身瓶、灌裝氧氣瓶等,這東西可珍貴了,正中我下懷,正是我需要的,時刻想要買的,為了避免高原反應,這是西藏行最大的壓力,雖然我有準備丹木斯,但仍不放心,不敢保證絕對有效,所以心裡也預備著,當來到西藏拉薩時,請嚮導帶隊到商家,必得購買氧氣隨身瓶,以防萬一。缺氧,給氧就是最好的辦法,直接對症下藥嘛。網路搜尋,台灣也有氧氣隨身瓶販賣,為何不在台灣購買,然後帶去西藏?不行!氧氣隨身瓶不能上飛機,因氧氣隨身瓶處高壓狀態,遇高溫或碰撞,可能會爆炸,太危險了!據說,氧氣隨身瓶也上不了大陸的火車,尤其是西藏的火車,因怕爆炸,引發火車大火。一罐氧氣隨身瓶,大約裝1-2公升氧氣,我記得那瓶是1.8公升,用高壓方式,灌進鋁製瓶子內,鋁瓶很輕,可放在背包內,也可拿在手上,隨時隨地想到,都可馬上吸一口。氧氣隨身瓶附有塑膠口罩,把口罩蓋在口鼻上,壓一下按鈕,氧氣即刻噴出,就可深吸一大口氧氣了,直接又了當。

西藏旅遊,氧氣隨身瓶幾乎是必需品,有人買,必有人賣;有人賣,也必有人買,不腐不爛,穩賺不賠,是很大的商機。可見到處有人在吸氧氣隨身瓶,至於廢棄的氧氣隨身瓶,也到處可見,尤其是高山冰川山口景點,以及各地旅客服務中心,垃圾桶都堆滿廢棄氧氣隨身瓶,特別是資源回收桶,廢棄氧氣隨身瓶都溢了出來,散落整個地上,真的有些髒亂不堪。氧氣隨身瓶是鋁製品,可回收,回收價應不低,怎沒人搶著回收?若在台灣,一些專門資源回收的老阿婆和老阿公,不知要搶得多開心,也多興奮呢!沒辦法,這是環境的因素,西藏地廣人稀,哪找得到幾家資源回收商?沒有廠商回收,撿了等於白撿,等同把自己家裡當垃圾場;若自己開車送去資源回收場,消耗的油資和時間,早已超過資源回收的價值了,有如台灣俗諺說的「阿婆炊粿倒貼」。

114年7月5日,西藏行第7天,我們參訪拉薩布達拉宮,斜坡很陡,太陽很大,烈日當空,走得很累,也走得很喘,已有團員開始吸氧氣隨身瓶了,我也看到不少參訪的遊客,男女老少都有,不僅走得滿頭大汗,也走得氣喘吁吁,走一步休息一步,幾乎喘不過氣來,也是連忙拿出氧氣隨身瓶,一邊吸氣,一邊補充體力。氧氣是生命泉源,也是最後的救命靈丹,我捨不得用,加上我與老伴,都沒有高原反應症狀,所以一直沒使用,直到最後,快要離開西藏了,才嘗試著使用,以免辜負藏族嚮導的情真意切,氧氣隨身瓶是嚮導贈送的。至於第二樣東西,則是一盒10%或20%的葡萄糖水,老頭子記性不好,已忘了它的真正濃度,我不知道嚮導為何要贈送葡萄糖水,他沒講清楚,我耳背也沒聽清楚,難道用於低血糖的預防或治療嗎?這盒葡萄糖水,就放在我倆巴士座椅下,久而久之,忘了它的存在,最後也不知道跑去何方了。(114年9月21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