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六)西藏文字挺複雜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六)西藏文字挺複雜
作者:吳聰賢醫師

青藏高原,或者早期的青康藏高原,包括狹義的小藏區,以及廣義的大藏區,藏族的傳統宗教和文化,在我眼裡,主要是三樣東西,第一樣東西是白塔,第二樣東西是經輪,第三樣東西是經幡,若少了這三樣東西,所謂的西藏旅遊就是假的;若看到這兩樣東西,就可肯定你人在藏族聚居區。雅尼濕地公園,似乎是河流沙洲中的大廣場,有一座3層樓高的巨大經幡,此類經幡裝置,大小不一,西藏到處都是,隨處可見,小到幾米長,就在自家房舍懸掛;大到好幾丈高的也有,就在各著名山口懸掛,例如色季拉山口、嘉錯拉山口等。這些經幡有特別的名稱嗎?不像白塔或經輪有自己的專有名稱,經幡就是沒有!我忍不住想幫它命名,命名「經幡塔」可以嗎?大型的經幡裝置,外觀確實有點像塔狀。命名「經幡帳」又如何?因經幡覆蓋下,有如圍成了一個大帳篷。你個人意下如何?你會挑選哪一個命名?還是你有自己的命名?所謂的「經」,指的是佛經,至於「幡」呢?指的是布條製作的旗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解釋:幡者,一種狹長、垂直懸掛的旗幟。閩南喪葬習俗,親人出殯,習慣上,死者長子「捧斗」,捧著神主牌;死者次子,「拿ㄉㄨㄥˇ幡」,拿著招魂旗。我是家裡次子,父母出殯時,往事不堪回首,我都是負責拿ㄉㄨㄥˇ幡的。然而,西藏的經幡都不是垂直懸掛,而是斜方向地,拉大範圍地,往四周強力固定懸掛,好方便在強風中搖曳飄蕩。

從字詞上來看,「經幡」兩個字,就是印有藏傳佛教經文的布幔,更簡單來說,就是用布製作而成的旗幟,有點類似台灣的招魂旗,不是嗎?用字遣詞上,「經幡」這兩個字,它不是一種具有特殊意涵的裝置,僅是布幔或旗幟而已,但眾人約定成俗,連藏族也如此認定,經幡是有特殊意涵的裝置,不單是布幔,不僅是旗幟,而是藏族的傳統宗教和文化,難怪我這個閒來無事,喜歡胡思亂想,也喜歡咬文嚼字的糟老頭,一直想要幫它命名,比如「經幡塔」或「經幡帳」的,免得混淆不清,搞亂思緒。其實,經幡有點類似「世界萬國旗」,世界萬國旗就是把世界各國的紙製小國旗,用繩索串聯在一起,再懸掛起來,以便於裝飾活動場地的佈置,例如慶生會、忘年會、同學會、聯誼會、歡送會、畢業典禮、頒獎典禮等場地,總是歡樂的場合,而經幡則較嚴肅,是將印有經文的布幔,照樣用繩索串聯起來,再加以懸掛和佈置。當然,經幡和世界萬國旗,在意涵上差異極大,風馬牛不相及,世界萬國旗是歡樂性、裝飾性產品,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地區,任何人,都可買來懸掛,隨個人心思佈置場地,但經幡只有藏區、藏族才會懸掛,若外人來懸掛,就是盲目仿效,東施效顰,有點不倫不類了。

經幡是無數布幔,以繩索串聯而成,布幔大小長短不一,有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甚至長條形的,惟我見到的大型經幡,布幔大抵是正方形的,且大小約50公分見方。布幔不單有色彩,還印有藏傳佛教經文,此佛教經文用藏文書寫,除非學過藏文,極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連一個字也看不懂,因布幔薄且透光,大抵是單面印刷,絕不會是雙面印刷,否則反模糊了字跡。除了印藏傳佛教經文外,有的則印上藏傳佛教的圖案、圖飾或符號,如神佛造像、吉祥動物、法器圖案、吉祥圖飾等。神佛造像衆神明,包括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觀音、四臂觀音、綠度母、白度母,以及大黑天神等護法神。吉祥動物則包括雪獅、金翅鳥等藏傳佛教的象徵動物。法器圖案則包括金剛杵、酥油燈、法鼓等藏傳佛教中常見的法器和象徵。若是吉祥圖飾,那種類可多了,有八吉祥、十相自在、七政寶等。八吉祥:由寶傘、金魚、寶瓶、蓮花、白海螺、吉祥結、寶幢、金法輪共八種圖案組成,象徵吉祥、富足、法淨和佛法。十相自在:由七個梵文字母和日、月、焰舌三個圖形組成,有護佑平安、趨吉避凶的作用。七政寶:由寶輪、寶象、寶劍、寶網、寶瓶、寶珠、如意寶共七樣寶物組成,比喻佛法殊勝美好和吉祥。

藏文起源於何年代?搜尋網路,自由維基百科有較詳盡說明。藏文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唐朝文成公主的老公,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參照蘭札文創制的。藏文雖是為書寫藏語而創制,但也和很多其他婆羅米系文字一樣,能用於書寫梵文。在漢藏語系諸語中,藏文的歷史長度、文獻豐富程度,都僅次於漢文,惟可惜的,這批大量的文獻中,絕大多數皆屬佛教典籍,世俗文獻不算太多。藏文書寫方式蠻複雜的,有基字外,還有前加字、上加字、下加字、第一後加字、第二後加字等所組成,我的媽啊!挺複雜的。思前想後,我不可妄自尊大,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可一世地,號稱漢文世界第一,其實英文才是最容易上手的,26個英文字母,就可拼出數以萬計、億計的詞彙來,只要花時間背誦,永遠持續學習,學習上不會有困難,簡直可以無師自通呢。不過,我也不該妄自菲薄,漢文也有其登峰造極之處,只要幾百個字彙,不需要上千個字,就能游刃有餘,走入漢文殿堂,例如,關於電的,用組合的方式,就能創造出無窮詞彙來,如:電線、電線桿、電塔、電錶、電極、電子、電視、電腦、電話、電鍋、電燈、電梯、電扶梯、電風扇、電冰箱、電動車、電動腳踏車、電熱水器等等,海闊天空,浩瀚學涯,無邊無際的,豈非高人一等?

甲骨文,發現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這是商朝晚期都城,用於王室占卜和記事,是當時最成熟的文字形式,距今約3600年。甲骨文因刻在龜甲和獸骨(如牛的肩胛骨)上而得名,是中國已知最早成體系的文字,上承更原始的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第一手資料。我所不明白的,自由維基百科為何把藏文和漢文相提並論,也給藏文很大程度的評價,甚至等量齊觀?藏文距今才1400年,怎能跟3600年相比?且藏文是仿效梵文創制的,又怎能跟原創的甲骨文相較?我不明白其間的道理,有誰能為我解惑?韓國文字始于西元1446年,由世宗大王創制,至今近600年,是比藏文歷史短,沒得話說。至於日本文字呢?西元5、6世紀,中國漢字傳進日本,隨後,日本人發展出平假名和片假名,創制了自己的日本文字,至少早於藏文1、200年,怎會是藏文跟漢文相提並論,而非日文跟漢文相提並論?移樽就教,請教專家學者您了。

我稱呼經幡五顏六色,表示顏色眾多,是誇大其詞,真正的經幡才只有五種顏色而已,不可能有第六種顏色,或更多的顏色,這是藏傳佛教的傳統,哪五種顏色?藍色、白色、紅色、綠色和黃色,分別代表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黃土大地。據說,五色布幔串聯時,就依照此次序,依次串聯,不能任意顛倒次序,否則大不敬。此等經幡,經年累月,在風吹、日曬、雨淋下,以及冰雪冰凍覆蓋下,很容易老舊退色或破損,怎麼辦?總不能全部拆除換新的,以致此次西藏行,我所看到的經幡,常是新舊雜陳,有新的經幡,也有舊的經幡,新舊交替,新的經幡取代部份舊的經幡,如此地世代傳承,結果呢?我的五顏六色形容詞,可是有所本的,因經幡世代交替,年代不同,退色情形也不一,有退色多的,也有退色少的,當然是五顏六色了,甚且五顏十幾色呢!雅尼濕地公園的巨大經幡,正是如此!(114年10月10日,國慶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