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六十二、基因突變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六十二基因突變
作者吳聰賢醫師
環醫所分子生物學副教授吳芳鴦提出另一問題:「國外與國內的研究,均發現酒精去氫脢(ADH)、及乙醛去氫脢(ALDH)基因的突變與酒精成癮性有關,例如台灣原住民有較高的酒精成癮性,是否鴉片、嗎啡、海洛英等製劑也有基因突變的問題?有基因突變者有較高的毒品成癮性?」,吳教授雖沒說出酒精去氫脢、及乙醛去氫脢的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我知道吳教授之所指,下面另闢一單元簡單介紹,李局長坦承不曾看過此類的文獻。吳芳鴦教授,女性,日本東京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士、博士畢業,我的指導教授,帶領我進入分子生物學領域。
民國90313日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有一篇文章「華人毒性高人一等」提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華人吸食海洛因上癮的機會比西方人高出3倍,主要原因是華人身體中先天性存在較多「Mu鴉片製劑受體」突變基因。
中大醫學院解剖學系、化學病理學系、及精神科學系於兩年前開始展開這項吸食海洛因與遺傳基因關係的研究,病例組為200名有吸食海洛因習慣的華人,對照組為97名沒有毒癮的華人市民,結果發現200名有吸食海洛因習慣的華人中,四成的人擁有「Mu鴉片製劑受體」突變基因,而97名沒有毒癮的華人市民中,也發現三成的人出現相同的基因變異。
一篇新聞稿所能提供的知識有限,應該回中國醫藥學院、或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從網路全文電子期刊下載相關文獻。外國研究已發現擁有「Mu鴉片製劑受體」突變基因的人,對海洛因的敏感度較高,較一般不擁有此突變基因的人容易染上毒癮;西方約一成的人擁有此突變基因,但華人則高達三成,所以說華人染上毒癮的機會高人一等,惟先天性基因的影響只在開始吸毒後才發生,只要避免吸食海洛因,即使「Mu鴉片製劑受體」基因異常也不會染上毒癮。
有鴉片製劑受體,有沒有「安非他命(amphetamine)」、「搖頭丸(MADA)」、「搖腳丸」等製劑受體?或大麻製劑受體?或古柯鹼製劑受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