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五十五、貝氏機率

簡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五十五貝氏機率
作者吳聰賢醫師
  用貝氏定理(Bayes theorem)演算機率問題,其過程、結果稱為貝氏機率(Bayesian probability),上述「專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屬於防疫課的機率是多少?」貝氏定理推演應極複雜,在疾病的篩檢例子上,貝氏定理推演較不複雜,不過仍然不懂?請來信、或e-mail指教;如果反向推回去,用國小算數計算,可發現公式是對的。
     
有病(D  無病(D

陽性檢驗(T
陰性檢驗(T
a         b
c         d
ab
cd

ac      bd
abcd
      
敏感度(sensitivity)= a /ac
精確度(specificity)= d /bd
假陰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c /ac
假陽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 b /bd
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 /ab
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d /cd
盛行率(prevalence rate)=(a c/a b cd
正確度(accuracy)= (ad/abcd

PTD):有病者中,屬於陽性檢驗者
PTD):無病者中,屬於陰性檢驗者
PTD):有病者中,屬於陰性檢驗者
PTD):無病者中,屬於陽性檢驗者
PDT):陽性檢驗者中,屬於有病者
PDT):陰性檢驗者中,屬於無病者
PD):所有接受檢驗者,屬於有病者
PDT):陽性檢驗者中,屬於無病者
PDT):陰性檢驗者中,屬於有病者
PD):所有接受檢驗者,屬於無病者
PT):所有接受檢驗者,屬於陽性檢驗者
PT):所有接受檢驗者,屬於陰性檢驗者

PTD)= a /ac)= 敏感度
PTD)= d /bd)= 精確度
PTD)= c /ac)= 假陰性率
PTD)= b /bd)= 假陽性率
PDT)= a /ab)= 陽性預測值
PDT)= d /cd)= 陰性預測值
PD)= (ac/abcd)= 盛行率
PDT)= b /ab)= 1- 陽性預測值
PDT)= c /cd)= 1- 陰性預測值
PD)= (bd/abcd)= 1- 盛行率
PT)= (ab/abcd
PT)= (cd/abcd
貝氏定理起初必須用到條件機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之公式,這個公式勉強還可以理解,畫兩個有交集的圓圈圈,一個代表A,另一個代表B,交集的部分就是AB,這種圖形稱做凡氏圖(Venn diagram),由約翰˙凡(John Venn1834-1923)所提出而沿用至今:
PAB)=PAB/PB
2 ×2列聯表疾病的篩檢例子上,貝氏定理公式如下,後續的推演我已無法理解:
1. PDT)= PDT/PT
                PTDPD/PTDPD
PTDPD
因為:  PDT)=  a /ab)= 陽性預測值
PTD)= a /ac)= 敏感度
PD)= (ac/abcd)=盛行率
PTD)= b /bd)= 假陽性率 = 1-精確度
PD)= (bd/abcd)= 1-盛行率
所以:   陽性預測值 =(敏感度 ×盛行率)÷
【(敏感度 ×盛行率)+(1-精確度)×(1-盛行率) 】
2. PDT)= PDT/PT
                PTDPD/PTDPD
PTDPD
因為:  PDT)=  d /cd)= 陰性預測值
PTD)= d /bd)= 精確度
PD)= (bd/abcd)= 1-盛行率
PTD)= c /ac)= 假陰性率
PD)= (ac/abcd)= 盛行率
所以:   陰性預測值 =【精確度 ×(1-盛行率)】÷
【精確度 ×(1-盛行率)】+(假陰性率×盛行率)
我不知其公式如何推演,但從上面兩個貝氏定理公式可以看出規則性,模仿其公式,2 ×2列聯表共有八種組合,可以自創出另外6個貝氏定理公式,前面兩個是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的公式算法,當實際運算其餘6個時,會發現完全沒意義,試舉敏感度的公式算法如下;為何沒意義,您知道嗎?
 3. PTD)= PTD/PD
                PDTPT/PDTPT
PDTPT
因為:  PTD)=  a /ac)= 敏感度
PDT)= a/ab)= 陽性預測值
PT)= (ab/abcd………..沒意義
PDT)= c /cd)= 1-陰性預測值
PT)= (cd/abcd…………沒意義
所以:   敏感度 =【陽性預測值 ×(ab/abcd)】÷
【陽性預測值 ×(ab/abcd)】+(1-陰性預測值)×(cd/abcd
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只對臨床醫師面對病人時有用,已如前述,依照貝氏定理,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可由敏感度、精確度、和盛行率三者計算出來,或許您會問:「用於疾病篩檢的2 ×2列聯表,依照其上數據很容易計算出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何必動用貝氏定理?」,對製造篩選試劑的藥廠而言,不可能為了某種疾病的盛行率,耗費大批試劑去做全面篩選,採用流行病學專家所調查的盛行率、或其他藥廠所提出的盛行率,可以節省大筆經費;既然不可能為了某種疾病的盛行率,耗費大批試劑去做全面篩選,所有陽性檢驗者的數據不可得,所以想用貝氏定理計算敏感度、精確度是無意義的--沒有資料可用。
當某疾病盛行率非常低,相對地陽性預測值將非常小、陰性預測值將非常大,對臨床醫師沒有意義,已如前述,在此情況,您認為用貝氏定理計算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有意義嗎?是否另有其他玄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