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診間驚奇 四十六、甲溝炎自我療法:痛徹心扉(上)


白袍診間驚奇
四十六、甲溝炎自我療法:痛徹心扉(上)
作者:吳聰賢醫師
診間門,被緩緩推開,家長先進來,後面跟著一個小男孩,是爸爸帶小孩來看病。小男孩國中一年級,白白淨淨,含蓄內向,長得矮小,身高、體重都小一號,稚氣未脫,感覺像小五或小六生。小男孩穿著夾腳拖,左腳走路小心翼翼,有點躊躇,擔心害怕似地,向我走來,我斷定他左腳有問題。
痛風嗎?不是!不可能!年紀太小了,我還不曾見過小於二十歲的痛風患者。很奇怪,此鄉間痛風病人挺多的,門診常遇到,甚至有痛風的女病患,這是相當的罕見,痛風主要發作與男性,女性極少。這裡的痛風患者也挺嚴重的,有的病人痛風石突出在關節外,有如雞蛋大小,甚至潰爛流膿,不是膿,是流出白色的尿酸結晶來,超經典的痛風病患,可以拍照永流傳,當成醫學生的教學影片了。我內心暗忖著,「這裡平埔族痛風基因太強了。」台灣原住民有很高的痛風基因。「有長山公,嘸長山嬤」,台灣人大抵有原住民基因。我所知道的,我家三代就有痛風基因。
腳踝扭傷嗎?有可能,這個年紀愛蹦蹦跳跳的,也愛同儕間互相嬉鬧玩耍,運動場上跑步或籃球場上打球,也是有可能,還不少見。但是,腳踝扭傷時,走路會一拐一拐的,甚至墊著腳尖,用跳的方式走路,且足踝會紅和腫。小男孩走路不是這樣,腳踝也沒有明顯腫脹,而且,他看起來那麼文靜,我可以排除腳踝扭傷了。
等小男孩來到我面前,坐了下來,我瞄了一眼他的左腳,看到他左腳大拇趾,內側方的指甲縫,稍微紅些、腫些,還有小小的肉疙瘩,這肉疙瘩就是所謂的肉芽腫,屬於外科領域,慢性發炎的組織增生,我馬上知道他患什麼毛病了。雖是小毛病,卻能痛到無法穿鞋子,因指甲縫稍微碰到就痛,痛徹心扉的痛。小男孩靦靦,低著頭,不說半句話,可能是腳痛,也可能是害怕,擔心醫師不知要把他搞得多痛。
我不疾不徐,半點也不著急,看著他,等他說話。台灣小孩普遍沉默寡言,不善言詞,我在診間,都會故意訓練小孩自己講話,有如西方小孩的大方成熟。等了半分鐘,小孩仍悶不吭聲,站在旁邊的爸爸,幫忙開腔了,「左腳大拇趾疼痛,已痛了兩個多禮拜,診所醫師說是甲溝炎,每天擦藥和吃藥,連續去了三、四次,依然沒有好,反而更痛。再到另一家診所,醫師說必須修剪指甲才會好,把指甲剪得更短些,還是沒好,仍然很痛,所以來這裡看病了。」
甲溝炎是外科毛病,不管擦什麼藥水或藥膏,也不管服用第幾線的抗生素,還是修剪幾次指甲,全都無效,只會讓肉芽腫長得更大坨,疼痛依然存在而已,無庸懷疑,唯一治療方法就是,轉介外科醫師,拔指甲一途。患者病徵一目瞭然,我不用猜,也知道是甲溝炎,因這類病患也看太多了。小男孩大拇趾的內側方指甲縫,已長出小小的一顆肉芽腫,暗紅色,大小約0.3*0.2cm,是長期持續發炎所長出來的,相當典型,疼痛超過兩個多禮拜,是肯定的。如果不予理會,肉芽腫還會長更大,會滲出分泌液,甚至碰到就流血。
醫學上,何謂內側方(medial side)?何謂外側方(lateral side)?從頭頂到腳,沿著鼻樑、胸骨、肚臍、恥骨,以致到腳,可劃一條模擬的縱走線,相對地,靠近縱走線的一方,稱為內側方;遠離縱走線的一方,則稱為外側方。同是左腳大拇趾的指甲縫,就可分內側方指甲縫和外側方指甲縫,接近第五根腳指頭的一方,就是外側方;相反地,另一方,就是內側方。小男孩的甲溝炎就發生在內側方。很奇怪,大拇趾的甲溝炎,幾乎必然發生在內側方,極少見過在外側方的,可能內側方較易踢到東西,易受傷,以致細菌感染吧。
我告訴爸爸:「沒錯,這是甲溝炎,且已長出肉芽腫了,必須拔掉指甲,甲溝炎才會痊癒。」小男孩一聽,臉色一沉,眼眶即刻泛紅,淚眼欲滴,我怕他掉下眼淚來,馬上安慰他:「不用怕!不是指甲全拔掉,只是拔掉一部分而已,只要三分之一就可以了。」我不說會打麻藥,聽到打麻藥針,有人可能更怕。其實,這句話是唬弄病患,不管拔全部或一半,還是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所有步驟流程都一樣,疼痛也都一樣,不會減少一分或半毫。
古代凌遲極刑,相當殘忍,不僅千刀萬剮,還包括活生生拔指甲,完全沒有麻醉,可是超級的痛徹心扉,比死掉還要痛苦千萬倍。今日醫學發達,有麻醉藥,拔指甲時,會施打局部麻醉針,等感覺不痛了,才會動手拔指甲,但對現代人來說,養尊處優慣了,就連打麻醉針,不少患者也會痛得哇哇大叫,尤其是拔指甲的麻醉針,就是痛啊!
醫學生時代,大五暑假,去醫院當見習醫師;大六暑假,也去醫院當見習醫師;大七,則整年,在醫院當實習醫師。當年,實習醫師沒有薪水,不像現在,實習醫師是有薪水的,多好啊。遇到甲溝炎患者,不管是見習醫師或實習醫師時代,看前輩們處理方式,也是拔指甲,且是整片指甲都拔除。直到民國69年,彰化基督教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才知道拔指甲不必整片拔,只要拔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就可以。後來,從自己的臨床經驗,我發現拔四分之一也是足夠的。指甲拔得越少,好處越多,包括傷口較不痛,也較快癒合等。沒有指甲覆蓋的指甲床,痛覺神經超敏感的,且容易跟紗布沾黏,換藥時相當地痛,所以,拔得越少,病人換藥越輕鬆。
我請小男孩躺上診療床,他豆大的眼淚,倏然滴下,走往診療床的短短距離,三米不到,他心不甘情不願,半推半就地走了近兩分鐘。等躺上診療床,要他伸直左腿,他抵死不從,不僅坐直身子,雙手環抱左小腿,還哇哇地哭出聲來,嘴巴也直喊著:「我不要!我不要!」爸爸個性溫順,似乎是個很民主的老爸,不像前些時候,另一個爸爸,對也是罹患甲溝炎的兒子,幹譙又恐嚇:「幹你娘!不要動,男子漢怕什麼,拔指甲又不會死人,你再動動看,我就打死你。」這是權威式的爸爸。
這位民主的爸爸,沒有罵小男孩,只是跟他說理,「好!不拔就算了,那你的腳將繼續痛下去,連上學都沒辦法穿鞋子。」爸爸把兒子帶出診間,繼續安撫和溝通,過了二十分鐘,小男孩回心轉意,重回診間,躺上診療床,擦乾淚水,勇敢面對拔指甲的痛楚。
不只腳趾甲會罹患甲溝炎,手指甲也會,依個人經驗,腳趾甲多發生於大拇趾,手指甲則多發生於食指,兩者發生比率不相上下,但來診間拔指甲的,大半是腳趾甲,極少碰見手指甲,為何?應是學自老祖宗的自我療法吧?何謂自我療法?這是本文的重點,後面將述及,不在此多言。
在醫學生時代,解剖學教授會放幻燈片,說明大腦感覺神經皮質區,隱藏所謂的「感覺小人」。此感覺小人不是真的小人,而是依據對應的皮質區塊大小,繪出同樣比例大小的小人來,這繪出來的小人,不是九頭身比例的模特兒形象,也不具一般正常人尺寸的比例,而是臉部特大、舌頭特大、手指頭特大的畸形模擬小人,尤其是手指頭,幾乎要佔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比例,因手指頭佔了感覺皮質區甚大的區塊。相對地,腳趾頭所佔的比例小多了。
這代表什麼?表示手指頭感覺神經超多的,痛覺神經分布多又密,超敏感的,因超敏感,腳趾甲的甲溝炎疼痛,還比不上手指甲的。當然,拔指甲的疼痛,腳趾甲也比不上手指甲,手指甲會更痛上幾倍,拔腳趾頭的指甲,已經可以讓人痛得哇哇大叫了,更何況手指甲?
為何引起甲溝炎?有一個「炎」字,當然是發炎反應了,且是細菌感染的發炎,不是過敏性發炎,也不是黴菌或病毒的發炎。此細菌大抵是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存在於皮膚上,正常菌落群的細菌。為何會細菌感染?不是遠處血行性感染,而是鄰近的局部性感染,應該與外傷有關吧,但記憶中,似乎沒有遭受外傷的感覺,如剪指甲流血等,卻一瞬間就發生甲溝炎了。
總之,指甲修剪得越短,發生甲溝炎的風險越高,多暴露了脆弱的指甲床,這是必然的結果。國小兒歌,「剪剪指甲,洗洗手...」,我個人的看法,指甲是用來保護手指頭或腳趾頭的,指甲修剪的長度應與其平齊,是最整齊、衛生和美觀的,怕藏污納垢,分分計較,花費時間和精力,修剪得過短,簡直是自討苦吃,是不必要的。
小男孩怕痛,拔指甲是多天大地大的事,他躺上診療床,全身顫抖,手腳不聽使喚,請爸爸趴著,幫忙壓制上半身,兩腿則請跟診護士阿姨抓緊。用水溶性優碘,消毒左腳拇趾,當碰觸到肉芽腫,小男孩雖咬緊牙關,仍忍不住喊出「啊」的痛苦聲。為何不用酒精性碘酒?刺激性較強,傷口更疼痛,且有害皮膚,特別是生殖器附近的嬌嫩皮膚。消毒皮膚僅算小痛,接著打局部麻醉針才是要命的大痛,連大人也一樣,會痛得唉唉叫。
神經、動脈和靜脈,大抵走手指頭、腳趾頭的兩側方,所以下針處是,左腳大拇趾內側方,肉芽腫下方一、二公分的地方。局部麻醉藥是2%利度卡因注射液(Lidocaine hydrochloride),濃度2%,表示每100c.c.,含有2 gm的利度卡因,相當於每100c.c.,含有2000 mg的利度卡因,等於每1c.c.含有20mg,一般注射劑量是2-3c.c.,用量是40-60mg,很安全的劑量範圍。必要時,甚至用上十幾c.c.;有前輩醫師,還可能追加到二十、三十幾c.c.
利度卡因的代謝半衰期,大約1.5-2小時,所以,打麻醉針會痛,拔指甲不會痛,但拔完指甲後,經過2小時,回到家裡就會痛了,那種痛是持續的、隱隱的作痛,碰到傷口更是痛。有兩種方法可稍緩疼痛,第一是抬高患肢,第二是吃藥,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藥,應可緩解一半的疼痛。布洛芬(Ibuprofen)的止痛效果,會比普拿疼(Panadol)好些,但有過敏反應的禁用。門診遇過幾位對布洛芬過敏的,臉部或頭皮發癢紅腫,但還不曾見過對普拿疼過敏的。還好有普拿疼,否則那些過敏的患者,不知要如何解熱鎮痛呢,發燒沒有藥可退燒。
第一針麻醉藥,打在左腳大拇趾內側方,約1c.c.左右,打針處按摩一、二分鐘後,即開始產生麻醉作用。打一針就沒痛覺了嗎?不可能!因大拇趾另一側,也就是外側方,也有神經延伸分布,還是有痛覺,所以,第二針是打在大拇趾的外側方,才能完全阻斷痛覺神經。不過,一般醫師會把第二針,甚至第三針,打在趾甲床的根部,以及肉芽腫的附近,直接對痛點加以麻醉,總計2-3c.c.
雖然已打了第一針麻醉藥,多少已有麻醉作用,兩邊神經麻醉一邊,至少減掉一半吧,但第二針和第三針,直接打在痛點,正在發炎狀態下的傷口處,疼痛仍是難免。打第一針時,小男孩高分貝,唉叫了兩聲,有些淒慘,打第二針和第三針時,仍各唉叫了一聲。比例看來,第一針是後面兩針的兩倍痛。
為了避免拔指甲流血,也為了延長麻醉時間,有的醫師會事先,在趾頭根部,綁上一條橡皮筋,僅是一般常用的橡皮筋,再打麻醉針。一般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大半長期服用阿斯匹林,我個人就每兩天服用一顆,一顆100mg,以致凝血功能差,傷口很容易出血,連打麻醉針的針孔,都會持續流血不止,蠻嚇人的。此時,若有綁上橡皮筋,效果非常明顯,動靜脈血管都被綁住了,不會流血了。
我的前面一篇文章,白袍診間驚奇:「老年癡呆症」,提到,因罹患心房撲動和心房纖維性顫動,我長期服用阿斯匹林,以致引發胃潰瘍等問題,此文鋪在彰中58高中同學Line群組,引發迴響,有位同學,彰基乳房外科中心主任,彰基醫療體系某分院院長,也是我生命中另一位貴人,他分享了,阿斯匹林不再是100mg,已有81mg新產品出現了。我也有重聽的毛病,一直認為是老化,跟遺傳有關,要跟隨先母的遺跡走,但從其他人的分享,重聽似乎跟阿斯匹林有關,你認為呢?
另外,綁橡皮筋,除了阻礙血流,避免流血,以及延緩利度卡因代謝,延長麻醉時間外,也因阻礙血流,麻痺了痛覺神經的傳導,打第一針麻醉藥時,可能半絲疼痛也沒,至於第二針和第三針,更不用說了,沒感覺啦。綁橡皮筋似乎很土氣,很粗俗,又很不專業,好像蒙古大夫,或像路邊的赤腳仙,但它卻有很好的效果。綁橡皮筋,有些多此一舉,稍嫌麻煩,卻是醫師對病人的體恤,不是嗎?
麻醉藥打完了,也搓揉了幾下,又用尖頭剪刀測試,刺了幾次趾尖皮膚,「小朋友,還會痛嗎?」小男孩不吭聲,不再有疼痛的感覺了,就可以進行拔指甲手術了,總共有六個步驟,逐步說明如下,任何人就能了解拔指甲梗概,對它較有心理準備,會更有勇氣面對。
第一個步驟,拿尖頭剪刀,若是有弧度的,稍微彎曲的尖頭剪刀,會更棒,因角度關係,順著指甲床的弧度,會更順手。將尖頭剪刀,狠狠插入指甲和指甲床的空隙,左右上下,微幅搖擺撐開,就可以把指甲和指甲床分開來了。依照要拔除的大小,只分開必要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指甲與指甲床是緊密連在一起的,哪會有空隙?根本是用蠻力,有技巧且適當的蠻力,把尖頭剪刀硬插進去,然後把指甲游離出來。家屬,尤其是當父母的,這個步驟最好避開,千萬不要看,否則會心疼到心坎裡,甚至連著好幾夜做惡夢。不過,殘忍歸殘忍,因有麻醉關係,病人有感覺在拉扯,但完全沒有痛覺。
清末四大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作家高陽具此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小白菜」,發生年代是清光緒年間,地點是浙江省餘杭縣,男女主角分別是楊乃武和畢秀姑,小白菜是畢秀姑的綽號,她是一位皮膚白皙,面貌姣好的女子,平日喜歡穿白色上衣和綠色褲裙,故名。故事發生時,倆人均已婚配,各有妻室和丈夫,畢秀姑嫁豆腐店幫工,生活不是很好,楊乃武是準備京試的舉人,因租屋苦讀,準備應試,卻剛巧住處緊鄰,不時見面,一回生,兩回熟,以致火花碰在一起。
楊乃武對畢秀姑有好感,畢秀姑也有很好的回應,倆人郎情妾意,情投意合,說不出的默契。楊欲拿錢買斷,請妻子和媒婆出面,讓畢的丈夫休妻,給錢另娶她人,然後納之為妾。此事進行得有些眉目,將有喜事發生,不幸意外出現,風雲變色,畢的丈夫突然暴斃,使得附近嫉妒又羨慕者,到處造謠誣陷,說姦婦合謀姦夫,毒殺親夫,以致倆人身陷囹圉,還屈打成招,引發一場轟動朝廷的冤案。
如何屈打成招?小白菜在縣府衙門公堂,遭受的酷刑 ,除了鏈條挾手指頭外,就是鐵針插入指甲和指甲床的接縫處,要記得,完全沒有麻藥,活生生地硬插進去,可想而知,肯定痛到呼天搶地,以致昏厥過去。你說,能不畫押嗎?能不屈打成招嗎?不這樣才是怪事呢,只好以姦婦姦夫謀殺親夫入罪,倆人被判秋後決,以維護倫常。(108711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