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診間驚奇 四十七、甲溝炎自我療法:拔指甲小心得(中)


白袍診間驚奇
四十七、甲溝炎自我療法:拔指甲小心得(中)
作者:吳聰賢醫師
第二個步驟,用原來的尖頭剪刀,縱走的方向剪,剪斷患側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指甲。手指甲還好,若是腳趾甲,則相當硬,沒有銳利的外科剪刀,是不易剪斷的。早期,民國70年代,外科器械分兩種,原裝的和非原裝的,原裝的是西德製,若非原裝的,據說是巴基斯坦製,兩者價錢差異大,有三、四倍的價差,品質當然也是天差地遠,完全沒有保障。當年,沒有台灣貨,如今,局勢翻轉,幾乎大半器械都是台灣製。
非原裝的,剪刀不銳利,剪不斷指甲,特別是腳趾甲,有時,連包皮環切手術,剪包皮都非常不俐落,成鋸齒狀,無法一氣呵成。鉗子也是如此,夾不緊,如夾血管夾不住,不小心滑脫了,血瞬間噴出,鮮血灘成一片,模糊了視線,讓人驚慌失措和手忙腳亂。另外,非原裝的,不完全是不鏽鋼,清洗不容易,而且很易生鏽。
民國688月,我退伍。隔年,691月,我進入彰基,擔任外科住院醫師。前兩年,經驗不足,極須加強訓練和學習,只能勉強任第二助手。每回上刀,主刀醫師站在患者的右側,第一助手站在患者的左側,也就是主刀醫師的正對面,我則站在主刀醫師的下手,他的右手邊。至於實習醫師呢?則站在第一助手的左手邊,也就是我的正對面。第一助手,一般是第三年或第四年,資深的住院醫師,也可能是總醫師。
我的下手則是上刀護士,我與她較接近,她負責手術刀、剪刀、鉗子等器械的傳遞。遇到較複雜的刀,尤其骨科的刀,器械多又複雜,一個護士忙不夠來,或者為了訓練實習護生,可能有兩位上刀護士。當然,還會有一位流動護士,幫忙醫師、護士們穿手術衣,負責補充紗布,或拆封其他必要的器械等。當手術不順利,大量流血不止,主刀醫師滿頭大汗時,流動護士也要幫忙擦汗。流動護士一般較資深,經驗老到,可能是開刀房護理長,甚至是護理部督導。
我擔任第二助手,頭戴手術帽子和手術口罩,身穿無菌手術衣,雙手戴外科無菌手套,全身密封,不能碰觸非無菌的東西,如桌椅、櫥櫃或麻醉機等,須保持完全無菌,我主要工作有三項:第一項,拉鈎,如拉腹腔鈎,讓腹腔擴張,視野更寬闊,方便主刀醫師手術。第二項,擦血,擦拭傷口的流血,讓主刀醫師視野清楚,若大量流血,可能需用上負壓抽吸機。第三項,剪線,當主刀醫師縫線打結後,我負責剪掉線頭。
彰基歷史悠久,開刀房護士經長期訓練,很專業,又有經驗,能搭配我這個新手外科醫生,當我伸出右手,輕喊一聲「拉鈎」,「啪」的一聲,適當尺寸的拉鈎,重重打在我手掌心,力道剛好,角度和方向也剛好,我可以馬上上手。當我伸出右手,輕喊一聲「剪刀」,短柄或長柄剪刀,直式或彎式剪刀,上刀護士視情況,做出正確判斷,也是「啪」的一聲,重重打在我手掌心,力道剛好,角度和方向也正確,若是彎式剪刀,剪刀弧度必向下,我瞬間可以抓起剪刀,並翻轉手掌,一氣呵成,沒有瑣碎的多餘動作,直接把線頭剪斷。
器械打在手掌心的力道,很紮實,剛開始,我自作多情,以為護士小姐對我有意思,向著我作暗示呢。後來,才知道這是開刀房護士的專業技巧。不過,我發現某一位年輕的護士小姐,眉清目秀,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以及漂亮的彎月黛眉,她遞器械給我的力道,跟其他護士小姐不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似乎帶著挑逗,加上含情脈脈的眼神,讓我心醉,讓我心茫,她肯定對我有意思,因當年,我還是未婚的年輕小伙子,30歲不到。
「噓,小聲點!」不要問我,我與這位眉清目秀的開刀房護士,朝夕相處,近水樓台先得月,是否發展出愛情火花?已是四十年的陳年往事,過眼雲煙,不提也罷,免得害我與內人吵架。我已是有兩個可愛孫子的七旬老翁,享受幸福快樂的晚年,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然而,造化弄人,伊人卻仍待字閨中,應已退休吧?難道伊人學王寶釧,苦守寒窯四十年?人生啊!回味是苦澀的,追憶是痛苦的。
第三個步驟,用小鉗子夾住要拔除的指甲,這部分的指甲已游離,不再依附在指甲床,但根部仍連繫著,此時,不可以用蠻力硬扯的,此種粗糙的動作,會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傷害,如指頭皮膚或指甲床撕裂。正確的技巧是採用翻轉的方式,把夾緊指甲的鉗子,往患處做180度的扭轉,就能從根部,輕易拔除指甲了。
鉗子依據長度大小,可分成大、中、小等各種尺寸,如14.5公分、16公分、18公分、20公分等,小鉗子的專用術語是「mosquito」,翻譯成中文是「蚊子」。在開刀房、急診室、門診手術室等,醫護人員都說mosquito,絕不會說小鉗子或止血鉗,連技術人員或外科助手,眾人已約定俗成,都是這樣說。不如此說,在醫界混不下去,簡直是外行的老百姓。
不僅美國、英國、蘇聯等西方人如此說,連日本人也跟台灣人一樣,照樣說mosquito。日本很轟動的電視影集,「派遣女醫師」,米倉涼子所主演,戲裡頭,手術台上,每位醫師或上刀護士,都以mosquito來稱呼小鉗子,雖然音調有別,聽起來很別扭又執拗,但可以聽得很清楚。
從醫學生時代至今,接近50年的歲月,我仍想不通,為何小鉗子稱為蚊子?有人說,小鉗子外型像蚊子,故有此命名,但小鉗子外型與蚊子差異可大呢!為何不說小蜜蜂或小蜻蜓?婦產科必備的檢查利器「陰道擴張器」,有兩片半圓弧,俗名「鴨嘴」,這很容易理解,因它的外觀真的很像鴨子的嘴巴,任何人,都會輕易做這樣的聯想。
鉗子主要用途是止血,真正的醫學名稱是止血鉗(hemostatic forceps ),有各種大小尺寸,可分直式和彎式兩種,我個人習慣且喜好使用彎式的,因有弧度的止血鉗較順手,視野也較好,不像直式的,尖端可能擋到正前方的視線。一般較正確的稱呼,只有小止血鉗才能稱呼mosquito,特別是彎式的,但有不少外科醫生,竟然帥氣地,稱呼大止血鉗為「大mosquito」,蠻有趣的。看來,mosquito已成了醫界共同的口頭禪。
如果你問我,身為外科醫師,在所有外科器械裡頭,最想把它隨身攜帶的是啥?我不用考慮,馬上回答彎式的止血鉗,且是大止血鉗,至少要兩支,有如雙槍俠,若四支以上會更好,可以隨時插在口袋裡,以備不時之需,為何?我不是要殺人,而是救人。手術刀非常銳利,稍微一劃,就皮開肉綻,千萬碰不得,容易傷人,亦會傷己,隨身攜帶逛街,太可怕了,讓人懷疑不軌,警察會抓人。
104529日,下午1620分,龔姓嫌犯,翻越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圍牆,躲到四樓女廁所裡,拿出預藏的水果刀,把落單的8歲女童,頸部砍了兩刀,當場鮮血噴濺,狀極恐怖,雖送醫急救,仍不治身亡。105328日,上午1120分,王姓兇嫌,先至大賣場購買作案菜刀,來到北市內湖區西湖捷運站附近,隨機砍5歲女童,割喉斬首致死,連在身旁的媽媽,都措手不及,呼天搶地,也搶救不及。
除了上述兩件割喉砍頸事件,還有不少殺人事件,如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等等,好像在學校、逛街頭、搭捷運,也處處藏著危機。此外,無處不在的車禍事件,也是如此,血流如注,滿地成河,相當地怵目驚心。當遇到脖子、腋窩、鼠蹊部、四肢等大動脈出血的,止血鉗可以派上用場,進行生命搶救,否則,等119救護車來到,急速送醫,病人早已大出血,死在救護車上。
為何至少要兩支止血鉗?大動脈或大靜脈被砍斷時,有近心端和遠心端的斷端,兩邊斷端都要用止血鉗夾住。為何要四支止血鉗?失去理智的兇嫌,殺人如麻,不會只砍一刀,可能兩刀或更多刀,不是要更多的止血鉗才夠用嗎?
數月前,Discovery電視動物影集,美國某婦女,跟隨先生,搭自家私人遊艇,出海休閒旅遊,在佛羅里達州,加勒比海沿岸,獨自下海游泳,卻意外遭受鯊魚攻擊,左手臂、肩膀和背部,嚴重撕裂傷,好幾塊肉被咬掉,血流如注,在昏厥前,奮力游上遊艇,癱倒在甲板,甲板完全被血噴紅了。很幸運的,這位婦女的先生是外科醫師,遊艇也搭載不少先生的外科醫師同夥,大家紛紛拿出止血鉗止血,在遊艇開回岸邊和送醫的數小時裡頭,婦女撿回一條命,沒有因大量出血死亡。
第四個步驟,拿原來的尖頭剪刀,一併把肉芽腫剪除,肉芽腫碰到就痛,碰到也會流血,剪除雖會流血,但壓迫可止血,若忘記剪掉,往後處理會多一層麻煩,因肉芽腫過大時,不會自行消失,還要再次動手術剪除,甚至用電燒灼來去除。
肉芽腫最著名的,是燒燙傷病人的傷口。燒燙傷依嚴重度,分一級、二級、三級等三種,三級最嚴重,真皮已燒焦了;產生水泡的二級燒燙傷,若程度嚴重些,或傷口照顧不周,會轉變成三級,真皮後來也跟著死了,這兩種真皮死亡的情況,只好動用清創手術,割除壞死的真皮,讓它重新慢慢長出皮膚來。
清創後的傷口,往後敷藥過程中,快者四、五天,慢者約一週,傷口容易長出肉芽腫,肉芽腫生長快速,越長越高,嚴重的肉芽腫,會比周邊正常皮膚,還要高出2-3mm,甚至4-5mm,好像覆蓋血紅色肉泥的山中高原。一般人常有的誤解,皮膚的生長,不是全面性、多發性地,從傷口表面直接長出來,絕不是!而是從周邊正常的皮膚,一微米、一毫米,逐步往傷口中央生長,直到新生的皮膚,覆蓋整個傷口,傷口才算痊癒。
不僅壞死的真皮,成了革狀的痂皮,長不出皮膚來,肉芽腫也是一樣,長不出皮膚,尤其突出甚高的肉芽腫,新生皮膚無法翻越生長,以致傷口經年累月也無法癒合,怎麼辦?必須把肉芽腫刮除,刮刀最好用,若無刮刀,用手術刀的刀背也可,但肉芽腫富含新生的微小血管,血流豐富,刮除當中,常造成傷口流血,血淋淋的,還持續滲血,蠻嚇人的,有如古代的千刀萬剮酷刑,伴隨病人的慘叫聲,令人不忍卒睹。
遇到大面積的肉芽腫,除了給病人上麻醉外,為了避免流血、滲血,引發貧血,甚至休克,當刮除肉芽腫後,會使用浸泡過腎上腺素(epinephrine)的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因腎上腺素具有血管收縮作用,可讓微小收縮,減少流血和滲血。使用腎上腺素的濃度是1:100000(十萬分之一)。依據國外研究,大抵1:50000(五萬分之一)至1:500000(五十萬分之一)的濃度,都具有止血的作用。
在醫院或診所裡,必備的基本升高血壓的救命藥劑,用於藥物過敏引發的無防禦性休克,就屬注射用的腎上腺素,靜脈或肌肉注射均可,但靜脈注射較快速作用,此腎上腺素,一個安瓿一c.c.,每c.c.mg,濃度相當於1:1000(千分之一),至少稀釋一百倍,始用於微小血管的止血。配製方法很簡單,敲開一安瓿的腎上腺素,將一c.c.的藥劑,倒進一百c.c.的蒸餾水或生理食鹽水中,已煮沸消毒過的開水,也未嘗不可,以上方法,即完成所需的配方。
為了避免刮除肉芽腫後,再次長出肉芽腫,肉芽腫生長速度,比新生皮膚快上好幾倍,以致反覆刮除肉芽腫,永遠也看不到傷口癒合的跡象,永遠是遙遙無期,所以,對於較大的傷口,五公分以上的傷口,或無法在一個月內癒合的傷口,有的醫師會建議,是否進行薄層皮膚植皮手術,有點類似「挖東牆,補西牆」,割取同樣大小的薄層正常皮膚,移植到患部,以加速傷口癒合。有不少大面積燒燙傷的病人,如民國104年,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連可移植的正常皮膚都沒有,那種情境是超淒慘的,欲哭無淚。
民國70年代,彰基整形外科剛成立,幾年內,收治甚多熱水燙傷的嬰幼兒,都是剛學會走路,正牙牙學語的嬰幼兒,大抵二、三歲,甚至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才七、八個月大而已,大半是晚間洗澡時,因家長不小心,被滾燙的熱水燙傷所致,有不少嬰幼兒,為此死亡,其淒慘的遭遇,讓人不忍又不捨,不禁一掬同情淚。這些小小菩薩,讓我學會如何照顧燒燙傷的病人,然而,其代價未免太昂貴了,負擔不起啊!
第五個步驟,避免紗布包紮指甲床後,因乾燥而沾黏,造成下次換藥不便和疼痛,在拔掉指甲的指甲床,應塗上油性抗生素藥膏,如四環素眼藥膏或新黴素軟膏等。目前,一般診所很常用優碘紗布劑,當外敷的消毒殺菌劑。優碘紗布一片片包裝,由藥廠直接製造,是油性的紗布塗上優碘,依據傷口需要,剪成適當的大小,敷在傷口上,因拔除指甲後的指甲床,面積很小,一公分見方的優碘紗布,已足夠使用。
敷上油性抗生素藥膏或油性優碘紗布,就不會沾黏嗎?還是會輕度沾黏。隔天或隔兩天換藥時,強力扯下紗布,會造成疼痛,痛到唉唉叫,甚至再次流出血來,此時,可先用生理食鹽水或蒸餾水浸濕,等紗布軟化了,始方便去除紗布。對於那些色瞇瞇,想討便宜的老病患,有少部分的護士小姐,不假聲色,不沾濕紗布,直接用力地,把紗布硬扯下來,讓病人痛得唉唉叫。活該!故意的啦!管你疼痛或流血。
民國69年至74年,彰基外科時代,因醫師人手不足,每天都要刷手上刀,一天可能二、三台刀,甚至四台刀以上,刷手的話,則是從指尖刷到手肘,為了無菌關係,不會反方向,從手肘刷到指尖。早期,刷手的消毒液不是優碘,而是刺激性更大的碘酒,若手上、前臂有傷口,刷起手來,有如刀割,疼痛不堪,但為了無菌,也也只能忍痛,依據前輩的指示,按部就班,完成整個刷手順序,半絲也不敢馬虎。
長期用碘酒刷手,有一個意外的好處,不知何故,身上自然而然,會散發出碘酒的香氣,連鼻孔或嘴巴呼氣,也是充滿碘酒的香氣,簡直是楚留香了。真的是香氣嗎?老婆說,她很喜歡聞這種外科醫師才有的香氣,甚至連口水也是香甜的,以致晚上睡覺,她超黏人的,常面對面,把我抱得緊緊的,不知是她享受,還是我享受?(108713日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