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二)蝗災蝗禍每年有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二)蝗災蝗禍每年有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6月30日,正式進入西藏高原的第1天,下午時分,在雅尼濕地國家公園內,我與老伴倆人,休閑踏青,悠哉同行時,卻被一群黑壓壓的,有如烏雲密布似的,成千上萬的小蟲蟲,所驚嚇到,這是啥鬼東西?啥莫名其妙的小東西?怎會這麼多?還這麼密集?目睭花花,匏仔看做菜瓜;目睭霧霧,菝仔看做蓮霧,我以為是小青蛙,當我瞪大眼睛,反複仔細細瞧,老伴說的對,它們不是青蛙!「天啊!不是小青蛙,而是小蝗蟲啊!」真的是小蝗蟲嗎?我有點不信邪,哪來那麼多蝗蟲?蝗蟲不就是害蟲嗎?它們長大後,就是一般常說的蝗蟲嗎?看到蝗蟲,我第一時間,馬上想到蝗災。蝗災,又稱蝗禍,指蝗蟲引起的災變,大量蝗蟲會啃食禾田,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損失,以及糧食短缺,顆粒無存,造成嚴重的大饑荒。蝗蟲極喜溫暖乾燥氣候,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故有所謂的「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不對啊!這裡不是新疆,也不是黃土高原,這裡可是青藏高原,又是雅尼濕地,豈是溫暖又乾燥的氣候?環境完全不同,氣候絕然不同,怎會有小蝗蟲呢?難道是類似蝗蟲,而非蝗蟲的小昆蟲?還是蝗蟲的新突變種,很能適應這裡寒冷和潮濕的氣候?我有點矇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古有明訓,這些小蝗蟲長大了,繼續繁殖更多的小蝗蟲,一代傳一代,一世傳一世,世世代代,以等比級數增長,從成千上萬,以至成億上兆,永無止境,豈非要惹出世紀大蝗災?怎能不斬釘截鐵地撲殺?幾世紀以來,曾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大蝗蟲,成千上萬,飛越紅海,飛越波斯灣,經由阿拉伯半島,漫延到小亞細亞、西亞、中亞、南亞,甚至延伸到中國大陸新疆、西藏等地,到處蹂躪,啃光所有農作物,引發國際大蝗禍,如今看來,無須國外來引發,這批雅尼濕地蝗蟲,不就要引爆中國內部,自己的大蝗禍嗎?它們會引爆蝗災嗎?是我少見多怪嗎?是我多慮了嗎?還是我杞人憂天?或是我庸人自擾?我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自處?我要捕捉小蝗蟲嗎?我要踩死小蝗蟲嗎?殺死一隻小蝗蟲,就減少一份禍害,我豈不勝造七級浮屠?但濕地公園上,插有不少告示:「維護生態環境,禁止捕捉各類動物。」我應該要有所作為嗎?我有如無頭蒼蠅,盲目慌亂,不知要怎麼辦!

很奇怪,我與老伴走了一大段路,整片雅尼濕地,似乎只有這裡一小片地方,可以看到小蝗蟲,其餘地方沒有看到,也就是說,極有可能,只有我倆知道這裡有蝗蟲,其他遊客或當地牧民,甚至公園管理員,都不知道雅尼濕地有蝗蟲,我要不要通報公園管理處?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我是否應該通報?還是通報當地公安或農業相關單位?我膽小怕事,也沒有魄力,我再三思索,我猶豫不決,就怕被人罵多管閒事,怕被人罵沒事故意找碴!我真的杞人憂天嗎?我真的無理取鬧嗎?你對蝗災知多少?我搜尋網路,據鄧雲特「中國救荒史」統計,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中國三大災害,秦漢時期,平均8.8年有一次蝗災;兩宋時期,平均為3.5年;元代,平均為1.6年;明清兩代,平均為2.8年,受災範圍和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哇塞!查詢資料長知識,挺嚇人的,始知中國歷代有這麼多蝗害,貧窮的老百姓多可憐啊!遇上蝗害,鬧出饑荒,人們豈非要吃野菜、啃樹皮!不!蝗蟲連野菜和樹皮都啃光了,哪來殘羹剩飯?哪來野菜和樹皮?人搶不過蝗蟲,只好活活餓死了!

據自由維基百科說,1958年2月,中國大陸在大躍進初期,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發起的「除四害運動」之消滅麻雀的全國性大規模群體運動,結果使農田當中的蝗蟲幾乎沒有天敵,而讓次年的糧食嚴重欠收,發生極為嚴重的3年大饑荒。維基百科又說,中國大陸每年蝗災發生面積2.8億畝次左右,分布在20個省的1100個縣,其中飛蝗(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常年發生3000萬畝次左右。嚇死人了!是2.8億畝,是3000萬畝,不是10、20畝,也不是1百、2百畝啊!全世界統一的土地面積單位是「公畝」,1公畝是長10米、寬10米的正方形面積,等於100平方米,約等於30坪,但是,中國傳統的土地面積單位是「畝」,1畝不是1公畝,而是666.7平方米,足足大了6倍多,換算下來,那面積會有多大?那面積會有多廣?相當地可怕!沒想到竟然如此嚴重,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假訊息嗎?是多年前的古老數據嗎?還是誇大其詞?自由維基百科會騙人嗎?如此看來,中國每年都有蝗災,且受災區範圍廣大,百姓耕種為誰辛苦?為誰忙?豈非血本無歸!不就為人作嫁?10幾20年來,我也是半個莊稼漢,我深刻了解農人的辛苦。因為常年發生,因為每年發生,屢見不鮮,見怪不怪,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以致不受農牧單位重視,也不受官方理會?甚至連媒體都懶得報導了,是嗎?每年這個時節,夏季至初秋,你聽過中國大陸鬧蝗災嗎?

上回文章鋪出後,有不少親朋好友送來回應,尤其是台灣西藏旅遊團群組的夥伴們,都經過西藏高原的洗禮,紛紛送來各自不同的猜測:「是小蟋蟀嗎?」不是小蟋蟀!「我來猜猜看,應該是牛屎龜。」也不是牛屎龜!至於「蝗蟲」和「蚱蜢」,標準答案,答對了!在雅尼濕地,我與老伴看到一大群,成千上萬的,黑壓壓,如烏雲密布般,又飛又跳的小昆蟲,就是蝗蟲。蝗蟲,俗稱蚱蜢、螞蚱或草蜢仔,早期台灣人則稱之為草螟仔,一首家喻戶曉的台語民謠或囡仔歌「草螟弄雞公」,你應該會唱,你總聽過吧?我這個74、75歲的老頭子,從懂事開始,就耳濡目染這首囡仔歌了。蝗蟲是一種屬於錐尾亞目的昆蟲,它們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咀嚼式口器草食性昆蟲類群之一,可追溯到大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一說出來,不得不欽佩它,也不得不尊敬它,蝗蟲可是古老的活化石呢!

另外,我彰中58年級老同學,近日剛從中國大陸晉蒙地區旅遊回來,他也送來回應:「這次去晉蒙遊,發現他們沙漠中的草原上,都是會跳且會飛的小蝗蟲!」感謝親朋好友的回應,有回應就是最大的鼓勵,更是我繼續寫作和打發時間的動力。彰中老同學的親身經歷,說明著,不僅西藏林芝有小蝗蟲,連山西、內蒙古、華北等黃土高原,也照樣有蝗蟲!我疑惑橫梗心中,古有明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大陸真的每年都有蝗災嗎?受災範圍還如此廣闊嗎?既然如此,當小蝗蟲開始出沒時,豈能不趕快防治呢?難道等著釀災又釀禍的,才來處理嗎?我不明白,我糊塗了,我傻了,我矇了!孰能為我解惑?(114年10月5日,中秋節前夕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