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三)異歧蔗蝗現蹤跡
作者:吳聰賢醫師
西藏旅遊行,在西藏林芝,市區郊外的雅尼濕地國家公園,我與老伴看到成千上萬的小蝗蟲,我怎知道它們是蝗蟲?除了影片和圖鑑外,我親近田地3、40年,也親眼目睹過蝗蟲,甚至抓在手裡仔細觀察,也有趣地把玩。蝗蟲是昆蟲類小動物,類似螳螂、天牛、金龜子、獨角仙、鍬形蟲等,有形有體,不讓人覺得噁心,我田地不噴灑農藥,若在田裡碰上,我難免抓來把玩,觀賞和欣賞其外形,因是害蟲,最後的結局,我都是斷頭處死,然後埋進土裡當有機肥。若是身體柔軟的蠕蟲類小動物,例如蛞蝓、蚯蚓、水蛭或蠐螬等,那就很噁心了,當不小心碰到,我都會驚嚇不已,即刻甩開,甩得遠遠的,眼不見為淨。蠐螬,閩南話稱之為雞母蟲,我只要掘開田裡泥土,只要一鏟土,就能發現好幾隻,有大有小,又肥又白的蠐螬,因是蠕蟲,看起來就是噁心,不敢去碰觸,其實它們是金龜子、獨角仙、鍬形蟲的幼蟲呢,等它們長大成蟲了,再也不那麼噁心恐怖了,就是最好把玩的小動物了。我田裡有蝗蟲嗎?有!確實有!蝗蟲對我農作物有危害嗎?似乎沒有!我田裡曾種過玉米,除了金龜子外,不曾見過蝗蟲來啃食。
我田裡確實有蝗蟲,真的有!但很難見到,千載難逢的機運下,才能偶而見到。在我田裡,必須隔上好幾年,可能3、4年,也可能5、6年,才能幸運地看上一隻或兩隻蝗蟲,算是可遇不可求,相當稀罕的昆蟲。我上次看到蝗蟲,已是3、4年前了,至今期待著,看哪天還能再巧遇它。我田裡的蝗蟲,從頭至尾,包括觸鬚、嘴巴、腳爪、翅膀和尾部,全身上下都是鮮豔的翠綠色,翠綠到有如翡翠,讓人心花怒放的綠色,加上又肥又壯的身子,有如盔甲軍人般,滿雄壯威武的,給人的就是驚豔的漂亮!很奇怪的,蝗蟲全身通綠,但眼睛不是綠色的,反而是淡淡的紅褐色,跟人類的眼睛色彩,還有點類似呢!人類的眼睛色彩來自虹膜,東方人大抵是咖啡般褐色,不像西方人有各種不同的色彩,煞是奇觀,也煞是漂亮。因它的眼睛色彩,我忍不住興起同情心,萬物皆有靈,萬物皆兄弟,令我捨不得去傷害它。但是,蝗蟲就是害蟲,若放走它,豈非要危害鄰近的稻田?我是老頑固的笨老頭,我相信初中歷史課本說的蝗災,真怕台灣也出現蝗禍呢!
田裡的蝗蟲,非常大隻,在我眼裡是巨無霸,縱然沒有10公分長,至少也有7、8公分,甚至極接近10公分,由於身體粗壯,肥肥又粉嫩的,不禁讓人產生秀色可餐的感覺來,垂涎三千丈,若有人把它烤來吃,我不會覺得奇怪,也不會覺得噁心,雖然我自己不敢吃,但我相信必然是酥脆好口味,充滿肉焦香味,且肯定營養豐富,滿滿的蛋白質,說不定還有很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呢。以我當醫師的立場,比起那些亂七八糟的,自吹自擂的健康食品、保健食品,還要天然又無害,甚且物超所值呢!某些國家,某些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甚至把蝗蟲當成珍貴的食材,而非小零嘴或小點心,燒烤或油炸,在傳統市場上販賣,還大發利市呢!我比較好奇的是,蝗蟲在我田裡,為何好幾年才出現一次?其他的時間,它們都跑去哪裡了?又躲去哪裡了?又為何每次才出現一、兩隻?蝗蟲一般是成群結隊的,怎會無緣無故地落單,那是多麼的孤寂和孤單,且容易惹上殺身之禍!我真的想不明白!有哪位學者專家願意來解惑?在此先致謝了,祝福你 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團圓,闔家平安快樂。
台灣有蝗蟲嗎?我田裡都有蝗蟲了,台灣當然也有蝗蟲!114年8月3日,民視新聞台報導:新北市近日爆發「蝗蟲潮」,從樹木草叢、住家陽台、汽車車窗、人行道,甚至是上下班人潮眾多的捷運、公車站,都傳出看到蝗蟲的蹤影。專家指出,這批蝗蟲的品種是異歧蔗蝗,沒有毒性,沒有害處。新北市農業局也指出,這是因為季節性生態現象,民眾不必恐慌,全球蝗蟲種類超過1萬種,在台灣也有超過70種。新北市農業局強調,這是季節性生態現象,所謂的季節性蝗蟲爆發,但異歧蔗蝗不是害蟲,民眾無須驚慌。新北市農業局和各專家們,都出來呼籲和澄清,說異歧蔗蝗不是害蟲,也沒有毒性,不要自己嚇自己,四面楚歌,八面受敵,十面埋伏,自亂陣腳,自毀前程,攪亂一湖平靜的秋水。官方說的是,專家說的是,我不是官方,也不是專家,我不敢胡言亂語,但是,異歧蔗蝗是昆蟲,它的食物來源是什麼?若不是甘蔗,甘蔗是禾本科植物,那應該是其他的禾本科植物了,禾本科植物包括:稻米、小麥、大麥、高粱、青稞、薏仁、玉米、竹子,以及各類禾本科野草等,人類吃三餐,蝗蟲可是無數餐,甚至24小時連續不斷地啃食,它的食物來源就是這些,縱然無毒,卻難保無害啊!對莊稼漢來說,蝗蟲就是有害,它啃食農作物!官方和專家應該先問問看老農,異歧蔗蝗是否有害農作物?才來下斷言,才是真正的有擔當喔!我在彰化縣衛生局,幹了20年公務員,我學習到講話要很小心,要有憑有據,不能胡言亂語,胡說八道,毀了公家機關的形象。
老頭子常見的毛病,我不僅有老年癡呆,也有老年強迫心理症,一件事情總要搞到水落石出,才願意善罷甘休,才能安心入眠。我上Google搜尋引擎,AI摘要說:台灣曾發生嚴重的蝗災紀錄,荷蘭「熱蘭遮城日誌」記載,西元1653年至1655年,台灣曾發生3次大規模的蝗災,造成全島饑荒,大量人民因飢餓死亡。另外,在20世紀初,曾有東亞飛蝗危害甘蔗田紀錄;此外,近年在澎湖也曾有蝗蟲危害農作物的紀錄。依據上述說明,台灣曾有大蝗災紀錄,近代和近年,也傳出蝗蟲危害農作物的記載,對蝗蟲還是小心為要,千萬不能讓它變成災害。前一回,我有提到三種飛蝗: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我不是專家,我是外行人,我不懂飛蝗與蝗災的關係,現在又提到了東亞飛蝗,如此看來,似乎飛蝗是引發蝗災或蝗害的主要品種,是不是?你認為呢?新北市的異歧蔗蝗,台灣要小心監控;至於雅尼濕地的小蝗蟲,以及晉蒙沙漠草原的小蝗蟲,中國大陸是否也要小心監控?總之,有備無患,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防微杜漸。(114年10月5日,中秋節前夕再完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