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八)麻辣適中川菜館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八)麻辣適中川菜館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6月30日,西藏行第2天,入藏第1天,在熱情奔放的藏族嚮導帶領下,23名團員依序,離開雅尼濕地公園廣場,循著原路,來到河濱沙灘,預備搭船渡那雅魯藏布江,就此告別入藏後的第一個景點。離開廣場那一刻,我忍不住激情,有些動容地,頻頻回首,反複看那巨大的經幡,高不可攀的壯闊,插入雲霄,插破天空,承載著藏族千年宗教信仰和文化,在陽光下閃爍,在風中翻騰,我在心中默禱著,期望經幡上的經文,傳送出我的心願,告知藏傳佛教諸神明們,保佑我們此行平安順遂,保佑我與老伴身體健康,也祈求我所有家人平安喜樂,特別是我那幾位可愛的小孫子們。一個74、75歲的,沉默不語的老頭子,外表看似冷漠無情,但內心卻也感情澎湃,很容易觸景生情,想起現今,憶起過往,總有一些未了的情懷橫梗胸口,祝福國泰民安外,也免不了期盼自己後半生,不求大富大貴,不求家財萬貫,但求無災無難,平安度餘生。我這個老頭子,世間少見的老頑固,堅信股票、期貨是賭博,而父母在世的告誡就是不賭博,以致此生不曾買過半張股票或一張期貨,此次15天西藏行,我根本不去煩惱股票漲或期貨跌,我每天睡得很安穩,管它有錢或沒錢,管它錢多或錢少,單想著出國旅遊嘛,就是吃喝玩樂。

來到渡船沙灘,我看不到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的三叉口,我不知道眼前寬廣的溪流,足有7、800米寬,若是潮水期,加上兩邊的沙灘,肯定超過1千米寬,等同彰化、台中間的大度橋長,它是匯合前的雅魯藏布江或尼洋河?或是正處於匯合中的某塊濕地?還是匯合後的雅魯藏布江?跟搭船過來時一樣,現在要搭船回去,只見水面波平如鏡,無風無浪,一片祥和,看不到漩渦,也看不到漣漪,因水質富含沙粒成分,水是帶著些許黃色混濁,不是清澈的,但挺乾淨的,無臭也無味。但是,等搭上船,駛往江心時,可以感覺得到水面下暗藏玄機,水流不是那麼祥和,而是湍急和洶湧的,水流極快,我忍不住擔心,盡快伸出右手,把老伴的褲頭,用力揣在我手裡,免得船發生顛簸時,甚至更嚴重的意外時,我能把老伴拉近在身邊。我比老伴更會游泳,也更識水性,也比較不會遇事慌張,讓老伴緊挨我身邊,我放心,她也放心。雅魯藏布江,絕不能小覷,全長2070公里,西藏第一大河,被藏族視為「搖籃」或「母親河」;尼洋河,也照樣不能小覷,全長307.5公里,是雅魯藏布江重要支流之一,被視為林芝的「母親河」,它們的水流量怎可能少?絕不會是小兒科的。興建中的墨脫水電站,發電量估計是三峽水電站的3倍,完工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墨脫水電站就蓋在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此處也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號稱全球第一大的大峽谷。

船行平安,全體上岸後,眾人重新搭上咱們家巴士,因天色還明亮,我還以為有另一個行程,沒想到的,巴士是往回程開,似乎今天行程就此結束了。西藏時區位於東六區,北京時區位於東八區,原則上,西藏時間會比北京時間晚2個小時,由於國家政策關係,西藏跟北京沒有時差,兩地都統一使用中國標準時間,也就是北京時間,北京早上8點,也是西藏早上8點;北京晚上8點,也是西藏晚上8點,雖然西藏地理位置更靠西,日出時間和日落時間都會晚2個小時,但手錶時間和手機時間都是相同的。結果呢?巴士回林芝市區的路上,雖然天色仍明亮,因統一使用中國標準時間的關係,時間卻已是下午6點多了,不是該休息了嗎?不是該吃晚餐了嗎?咱藏族嚮導很貼心,怕眾人過度勞累,擔心大家高原反應,特別強調:「今天是進藏第一天,避免太勞累,要讓大家提早休息。」今天是例外,往後沒有例外,眾人將親身體驗舟車勞頓之累。台灣跟中國大陸有時差嗎?沒有時差!都處於相同時區,中國大陸稱呼為中國標準時間,台灣則稱呼為中原標準時間,意識形態有差別。日本、韓國和朝鮮三個東北亞國家,雖然地理位置跟台灣很接近,還是意識形態關係,跟台灣就有時差了,也跟中國大陸有時差,它們比台灣提早1個小時,台灣早上8點,它們則是早上9點。

巴士走蜿蜒山路,重回林芝市區,準備吃晚餐,也準備投宿酒店。雖然巴宜區和米林市緊鄰,巴宜區屬林芝市所轄,米林市屬於縣轄市,理論上,巴宜區應該比米林市更熱鬧,我就不清楚我們蒞臨的所謂市區,到底是巴宜區?還是米林市?我是個老頑固的老頭子,就是喜歡追根就柢,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喜歡窮追不捨和窮追猛打,這是老頭子最讓人厭惡的地方。巴士回到市區,沒想到的,很有緣,我們再次回到中午吃飯的那間餐廳,也就是說,中餐和晚餐都是同一家飯店。它是川菜館,提供的主要是川菜,微麻微辣,令人食慾大增,很合我的胃口,讓我驚豔。當然,也很合眾人胃口,大家大快朵頤,吃個杯盤狼藉,歡樂無比。西藏地區之餐廳或飯館,7、8成都屬於川菜館,老闆就近來自四川省,不遠千里來西藏創業,期望鴻圖大展,開疆闢土,財源廣進,賺個缽滿盆滿。為何不嚐鮮,換個口味,另換一家餐廳?為了拉好關係,彼此互信互賴,創造好口碑,既然在同一個市鎮或地區出入,旅行社必然找上同一家餐廳,長期合作,甚至簽上長期合約,保證服務品質,這是必然的結果。關於川菜有哪些特色?有哪些菜色?不少人對此有興趣,我另找時間再詳談了。

這間四川餐館,不僅菜色讓人滿意,環境和衛生方面,也讓人放心,尤其是老闆為人特別熱情,滿臉堆笑,洋溢著喜悅,走進廂房,進進出出,逐桌致意,逐桌打招呼,讓人頗為感動。我們23名團員,每10個人一桌,共分成2桌,各在一間廂房內,此兩間廂房有通道,隔著通道,雙方互通訊息,也相互說笑取鬧,營造快樂氛圍,熱鬧異常。另有3位團員,全素食,因宗教信仰關係,只得安排另一桌吃飯了;至於旅行社老總、藏族嚮導和巴士司機共3人,也是安排另一桌吃飯。咱們這位藏族嚮導,挺熱心的,盡心盡力,服務也挺周到的,吃飯前,會協助安排眾人就座;吃飯後,必然逐桌詢問,菜色如何?好吃嗎?合胃口嗎?有吃飽嗎?有何要改進的?又是另一種的感動。因菜色美味,色香味俱全,麻辣適中,跟中餐一樣,又再次吃得杯盤狼藉,歡樂無比,幸福破表!(114年10月13日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七)裝置藝術忒風行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七)裝置藝術忒風行
作者:吳聰賢醫師

經幡五色旗,藍、白、紅、綠、黃共五色,色澤鮮豔,排列有序,迎風飄揚,上頭印有藏傳佛教有關的佛經、神像、圖案、圖飾、圖騰、咒語等,其目的有三:一者,將個人心願和期望,傳達衆神明菩薩,祈求心想事成。二者,祈求福運福氣,消災解厄,平安順遂,健康幸福。三者,經幡隨風飄蕩,上面的經文、佛像、圖案...等,隨風傳送四面八方,使眾生一起獲得佛法加持和庇佑。由於有上述目的,藏族會將經幡懸掛山頂、山腰、湖邊、溪邊外,也會懸掛自家屋頂。雅尼濕地公園廣場上的巨型經幡,就懸掛在溪邊沙洲上。藏人相信,經輪轉一圈,等於誦唸佛經一輪;藏人也相信,經幡在空中飄蕩一次,也等同誦唸佛經一遍。藏族對傳統宗教有極為虔誠的信仰,宗教是生命,也是生活,就存在日常生活裡,以致老一輩的藏人,會長途跋涉,走過千山萬水,來到人煙罕至,崇山峻嶺的經幡處,手拿小經輪,順著時鐘,繞著經幡,走上好幾圈,更甚者,甚至用磕長頭的方式,繞著經幡,邊走邊伏拜。這種誠摯的敬禮行徑,即便是我們來此旅遊的外地人,仍然會感動莫名,且在高山冰川面前,宗教氛圍下,不想謙卑也難。

雅尼濕地,是中國頒定的國家公園,西藏高原著名景點之一,沒想到的,公廁空有國家級規模和建置,兩排將近20間的公廁,各自獨立可以上栓的門窗,各自獨立的洗手台和洗臉盆,甚至還有香皂,竟然沒有半滴水,水龍頭不僅擠不出水來,洗手台和洗臉盆也全是,一整層的飛沙,恍惚間,我還以為來到哪個沙漠的公廁,會是毛烏素沙漠嗎?還是戈壁沙漠?或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當然!想像得到的,沒有水,自然無法沖洗,那蹲式馬桶會有多髒,自然不言而喻了!我站得遠遠的,不敢關廁所門,怕被臭死又悶死,拿捏距離,對準馬桶糞坑後,盡快閉起眼睛,我怕多看一眼的話,我會眩暈嘔吐。等解完尿後,我頭回也不回地,狂奔似地退了出來,照樣不敢多看一眼,我真的不敢保證,是否小便全撒進了馬桶糞坑內,還是撒得滿地都是?哎!很抱歉,很對不起,我應該要檢討,我離有公德心的文明人,還差上十萬八千里呢。

廁所濕淋淋的,在台灣很常見,讓人不舒服,也令人討厭;然而,當廁所半滴水也沒時,過猶不及,無法沖洗,照樣讓人不舒服,也令人討厭。廁所不是小問題,而是大問題,要搞好廁所環境衛生,不管是中國大陸或台灣,還是世界各國,真的是一門大學問,難怪各國政府官員,前往西方公廁考察會絡繹不絕。我離開公廁,出來與老伴會合,女人沒有攝護腺肥大毛病,也少有膀胱過動症問題,她膀胱挺有力的,比我這個老頭子強多了,她無須上廁所,我自然閉口不談,不讓她知道廁所恐怖情形。不過,直到要離開廣場時,因不知下個景點為何?何時才能上廁所?就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膀胱可要拉警報的,以防萬一,以致老伴說她也要上廁所,我除了陪同過去外,不得不地,也先告訴她:廁所沒水,廁所很髒,好讓她有心裡準備,免得被嚇昏了。結果呢?老伴走出廁所時,臉色蒼白,張開嘴巴,欲嘔不嘔的,胸口直喘氣,大口猛吸氣,也大口猛吐氣,那臉上的表情,很難形容,好像遇見鬼般的驚嚇!我怕出意外,真想奔上前去,吐給她一口口水,用我的口水,好壓她的驚。

老伴後來仍進了廁所,也嚐到了苦頭,這是後話,我先說了,後面就不再提了。當我與老伴會合後,日正當中,太陽高照,暑氣逼人,挺熱的,簡直比台灣還要熱,廣場沒有大樹,沒有樹蔭,也沒有遊客服務中心等建築物可遮蔭,頭頂豔陽,挺超級大的,曬得人全身發燙,頭也幾乎要發昏,唯一的遮蔽物,就是巨大的經幡了。我倆沒有退路,倆人連袂走入經幡內,經幡所圍出來的面積,少說有百餘坪,周邊設置有木頭橫桿,可以當椅子坐,倆人順勢坐下,吹著涼風,消著暑氣,也好整以暇地,悠哉看著周遭人潮。我這個老頭子喜歡看什麼人潮?我最愛看的是剛學會走路的小娃兒,跌跌撞撞地跑來跑去,哈哈大笑的前仰後翻,又哭又笑的暱在大人身邊,眉開眼笑的撒嬌躲貓貓,簡直萌呆又帥呆了,衆裡尋他千百度,百看千萬回,也不嫌累!經幡密集懸掛,圍出一個圓錐形大區域,有如帳篷般隱密,難怪我欲稱呼它為「經幡帳」。陽光透不進來,但風可以吹進來,讓人全身舒暢無比,也快樂無比。

此刻,暫不提藏傳佛教或文化宏觀部份,我發現經幡不單是創造美觀的裝置藝術,也是具有實質價值的設施呢!以雅尼濕地廣場的經幡來說,它就可以遮蔭納涼,也有座椅可以舒展全身,讓遊客靜謐中,悠閒中,便於看那千山萬水般,波濤翻騰的旗幟;也便於聽那滾滾而來,松濤似的颯颯風聲!它豈只美不勝收,簡直是貼心好功能,窩心到心坎裡,也佩服到心坎裡。為突顯美觀和創意,也強調特殊和唯一,甚至意涵和功能,全世界陸陸續續地,爭相仿效,獨具匠心,別樹一幟,出現不少裝置藝術創作,尤其是大城市、大都會區的廣場,公共建築、高樓大廈的庭園,讓人大開眼界,耳目一新,歎為觀止,不僅令人駐足圍觀,甚至成了大眾打卡景點。

咱台中市,近來有何裝置藝術出現?我網路搜尋結果,台中公立勤美術館,邀請奧地利藝術團隊,打造了沉浸式大型裝置藝術,「Net Taichung」和「String Taichung」,人可以走入作品內攀爬,訂於2025年6月20至11月2日展出,你去過了嗎?還有,咱彰化縣,又有那些新的裝置藝術?那可多了!2025年台灣設計展,將於10月10日至10月25日在彰化登場,今年主題為「彰化行」,以彰化全境作為展場,串聯彰化市、鹿港鎮、田尾鄉、田中鎮4個鄉鎮市,規劃3大展區,串連5大特區,與多檔城市級活動,全面打開地方產業、文化與生活樣貌,其間會有很多的裝置藝術,你去看了沒?歡迎你蒞臨我的故鄉彰化,也歡迎你蒞臨我的第二故鄉台中,願你有滿懷的震撼與收穫。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對我來說,西藏旅遊回來後,我不再看裝置藝術了。千年的藏傳佛教,千年的藏傳文化,千萬人堆疊形成的經幡,經過多少歲月的洗禮?經歷多少生活的磨難?還有那遠古流傳的滄海桑田呢!豈是今日世間,稍微動動腦筋,就自以為是,卻凡俗透頂的裝置藝術,所能堪比擬的?更別說超越了!我這個75、76歲,又痴又聵的糟老頭,總要留點口德,才不會討人厭,我不好意思說世間的裝置藝術,是騙吃騙喝,是討口飯吃,是小兒扮家家酒的玩意兒,但我的心理,就是這樣想的。對我的自大,我要說聲抱歉,我要負荊請罪了,對不起啦!其實,我也不用太自責,我沒有說得太過份,這些裝置藝術過沒多久,幾天?或幾個月?不也就香消玉隕了,不是嗎!(114年10月12日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六)西藏文字挺複雜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六)西藏文字挺複雜
作者:吳聰賢醫師

青藏高原,或者早期的青康藏高原,包括狹義的小藏區,以及廣義的大藏區,藏族的傳統宗教和文化,在我眼裡,主要是三樣東西,第一樣東西是白塔,第二樣東西是經輪,第三樣東西是經幡,若少了這三樣東西,所謂的西藏旅遊就是假的;若看到這兩樣東西,就可肯定你人在藏族聚居區。雅尼濕地公園,似乎是河流沙洲中的大廣場,有一座3層樓高的巨大經幡,此類經幡裝置,大小不一,西藏到處都是,隨處可見,小到幾米長,就在自家房舍懸掛;大到好幾丈高的也有,就在各著名山口懸掛,例如色季拉山口、嘉錯拉山口等。這些經幡有特別的名稱嗎?不像白塔或經輪有自己的專有名稱,經幡就是沒有!我忍不住想幫它命名,命名「經幡塔」可以嗎?大型的經幡裝置,外觀確實有點像塔狀。命名「經幡帳」又如何?因經幡覆蓋下,有如圍成了一個大帳篷。你個人意下如何?你會挑選哪一個命名?還是你有自己的命名?所謂的「經」,指的是佛經,至於「幡」呢?指的是布條製作的旗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解釋:幡者,一種狹長、垂直懸掛的旗幟。閩南喪葬習俗,親人出殯,習慣上,死者長子「捧斗」,捧著神主牌;死者次子,「拿ㄉㄨㄥˇ幡」,拿著招魂旗。我是家裡次子,父母出殯時,往事不堪回首,我都是負責拿ㄉㄨㄥˇ幡的。然而,西藏的經幡都不是垂直懸掛,而是斜方向地,拉大範圍地,往四周強力固定懸掛,好方便在強風中搖曳飄蕩。

從字詞上來看,「經幡」兩個字,就是印有藏傳佛教經文的布幔,更簡單來說,就是用布製作而成的旗幟,有點類似台灣的招魂旗,不是嗎?用字遣詞上,「經幡」這兩個字,它不是一種具有特殊意涵的裝置,僅是布幔或旗幟而已,但眾人約定成俗,連藏族也如此認定,經幡是有特殊意涵的裝置,不單是布幔,不僅是旗幟,而是藏族的傳統宗教和文化,難怪我這個閒來無事,喜歡胡思亂想,也喜歡咬文嚼字的糟老頭,一直想要幫它命名,比如「經幡塔」或「經幡帳」的,免得混淆不清,搞亂思緒。其實,經幡有點類似「世界萬國旗」,世界萬國旗就是把世界各國的紙製小國旗,用繩索串聯在一起,再懸掛起來,以便於裝飾活動場地的佈置,例如慶生會、忘年會、同學會、聯誼會、歡送會、畢業典禮、頒獎典禮等場地,總是歡樂的場合,而經幡則較嚴肅,是將印有經文的布幔,照樣用繩索串聯起來,再加以懸掛和佈置。當然,經幡和世界萬國旗,在意涵上差異極大,風馬牛不相及,世界萬國旗是歡樂性、裝飾性產品,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地區,任何人,都可買來懸掛,隨個人心思佈置場地,但經幡只有藏區、藏族才會懸掛,若外人來懸掛,就是盲目仿效,東施效顰,有點不倫不類了。

經幡是無數布幔,以繩索串聯而成,布幔大小長短不一,有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甚至長條形的,惟我見到的大型經幡,布幔大抵是正方形的,且大小約50公分見方。布幔不單有色彩,還印有藏傳佛教經文,此佛教經文用藏文書寫,除非學過藏文,極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連一個字也看不懂,因布幔薄且透光,大抵是單面印刷,絕不會是雙面印刷,否則反模糊了字跡。除了印藏傳佛教經文外,有的則印上藏傳佛教的圖案、圖飾或符號,如神佛造像、吉祥動物、法器圖案、吉祥圖飾等。神佛造像衆神明,包括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觀音、四臂觀音、綠度母、白度母,以及大黑天神等護法神。吉祥動物則包括雪獅、金翅鳥等藏傳佛教的象徵動物。法器圖案則包括金剛杵、酥油燈、法鼓等藏傳佛教中常見的法器和象徵。若是吉祥圖飾,那種類可多了,有八吉祥、十相自在、七政寶等。八吉祥:由寶傘、金魚、寶瓶、蓮花、白海螺、吉祥結、寶幢、金法輪共八種圖案組成,象徵吉祥、富足、法淨和佛法。十相自在:由七個梵文字母和日、月、焰舌三個圖形組成,有護佑平安、趨吉避凶的作用。七政寶:由寶輪、寶象、寶劍、寶網、寶瓶、寶珠、如意寶共七樣寶物組成,比喻佛法殊勝美好和吉祥。

藏文起源於何年代?搜尋網路,自由維基百科有較詳盡說明。藏文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唐朝文成公主的老公,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參照蘭札文創制的。藏文雖是為書寫藏語而創制,但也和很多其他婆羅米系文字一樣,能用於書寫梵文。在漢藏語系諸語中,藏文的歷史長度、文獻豐富程度,都僅次於漢文,惟可惜的,這批大量的文獻中,絕大多數皆屬佛教典籍,世俗文獻不算太多。藏文書寫方式蠻複雜的,有基字外,還有前加字、上加字、下加字、第一後加字、第二後加字等所組成,我的媽啊!挺複雜的。思前想後,我不可妄自尊大,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可一世地,號稱漢文世界第一,其實英文才是最容易上手的,26個英文字母,就可拼出數以萬計、億計的詞彙來,只要花時間背誦,永遠持續學習,學習上不會有困難,簡直可以無師自通呢。不過,我也不該妄自菲薄,漢文也有其登峰造極之處,只要幾百個字彙,不需要上千個字,就能游刃有餘,走入漢文殿堂,例如,關於電的,用組合的方式,就能創造出無窮詞彙來,如:電線、電線桿、電塔、電錶、電極、電子、電視、電腦、電話、電鍋、電燈、電梯、電扶梯、電風扇、電冰箱、電動車、電動腳踏車、電熱水器等等,海闊天空,浩瀚學涯,無邊無際的,豈非高人一等?

甲骨文,發現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這是商朝晚期都城,用於王室占卜和記事,是當時最成熟的文字形式,距今約3600年。甲骨文因刻在龜甲和獸骨(如牛的肩胛骨)上而得名,是中國已知最早成體系的文字,上承更原始的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第一手資料。我所不明白的,自由維基百科為何把藏文和漢文相提並論,也給藏文很大程度的評價,甚至等量齊觀?藏文距今才1400年,怎能跟3600年相比?且藏文是仿效梵文創制的,又怎能跟原創的甲骨文相較?我不明白其間的道理,有誰能為我解惑?韓國文字始于西元1446年,由世宗大王創制,至今近600年,是比藏文歷史短,沒得話說。至於日本文字呢?西元5、6世紀,中國漢字傳進日本,隨後,日本人發展出平假名和片假名,創制了自己的日本文字,至少早於藏文1、200年,怎會是藏文跟漢文相提並論,而非日文跟漢文相提並論?移樽就教,請教專家學者您了。

我稱呼經幡五顏六色,表示顏色眾多,是誇大其詞,真正的經幡才只有五種顏色而已,不可能有第六種顏色,或更多的顏色,這是藏傳佛教的傳統,哪五種顏色?藍色、白色、紅色、綠色和黃色,分別代表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黃土大地。據說,五色布幔串聯時,就依照此次序,依次串聯,不能任意顛倒次序,否則大不敬。此等經幡,經年累月,在風吹、日曬、雨淋下,以及冰雪冰凍覆蓋下,很容易老舊退色或破損,怎麼辦?總不能全部拆除換新的,以致此次西藏行,我所看到的經幡,常是新舊雜陳,有新的經幡,也有舊的經幡,新舊交替,新的經幡取代部份舊的經幡,如此地世代傳承,結果呢?我的五顏六色形容詞,可是有所本的,因經幡世代交替,年代不同,退色情形也不一,有退色多的,也有退色少的,當然是五顏六色了,甚且五顏十幾色呢!雅尼濕地公園的巨大經幡,正是如此!(114年10月10日,國慶日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五)廁所革命好成效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五)廁所革命好成效
作者:吳聰賢醫師

我與老伴,避過成千上萬隻的小蝗蟲,加快腳步,三步併作兩步,有若小行軍,終於趕上西藏旅遊團的大隊伍了。我可以放心了,不擔心落單了,再次放慢腳步,不再急切切地走路,兩步放慢成三步,繼續維持休閒和悠哉的心情,跟著大家,走一步慢一步,走兩步慢兩步。我這個74、75歲的老頭子,有20餘年心律不整痼疾,沒想到還活得比一般人久,但最怕焦慮和緊張,尤其是趕路,很容易心悸猛然發作,胸口有如年輕小夥子般,心慌意亂,小鹿亂撞呢!對喔!咱旅遊團隊CEO、領隊、導遊和嚮導等人,行前在Line群組裡,有再三反複強調,要避免高原反應,第一要件是動作要緩慢,不要奔,不要跑,也不要高聲呼喊。有Line群組真好,有如召開行前說明會,免去往來奔波。林芝地區,平均海拔3100米,是西藏海拔較低的地區,因此成為進藏旅遊的理想起點,但比起台灣平地來,仍是高山喔!縱然是雅尼濕地國家公園,海拔仍有2920米,我可不能輕忽它,還是小心為要,總不能樂極生悲,因心悸或高山症送醫,我這個老醫師要面對中國大陸的年輕醫師,醫師對醫師,不是醫師對病患,我懂得你,你懂得我,我想什麼,你想什麼,彼此心知肚明,總是挺尷尬的。西藏林芝市有哪些公立醫療院所?有林芝市人民醫院、各縣人民醫院、各鄉鎮衛生所、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醫院等,我這個臨床老醫師,曾擔任過20年彰化縣衛生局公衛醫師,這些醫療院所和機構,對我來說,有如回娘家般熟悉呢。

藏族嚮導走在前頭,他是識途老馬,帶領著大家,走一段河濱路後,接著又走一段不短的沙灘路,此沙灘路少說有500米上下,路兩邊有圍籬,綠色的圍籬,柵欄式的,有如影星走紅地毯,有迎賓的感覺,屬於裝置藝術的一種。這是唯一的通道,也是唯一的出入口,不會讓遊客走錯路,也必然迎接遊客入內,登堂入室參訪。終於,來到一處相當大的廣場,面積不下於彰化縣體育場,應有2、3甲地,有空地,有草皮,也有植栽,因周邊有矮樹叢圍繞,看不到邊際,也看不到盡頭,我真的不知道這裡佔地總共有多廣。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後,尼洋河消失了,說掰掰了,下流仍舊稱雅魯藏布江,我們是搭船過江河來的,這處大廣場仍是雅尼濕地公園範圍內,它到底是江河的對岸?還是江河上的大沙洲?我沒有繞廣場一圈,我無法確定,似乎是沙洲!我是這樣猜測的。

這處大廣場,有幾座木板搭建的小木屋,安置一些小型開放性遊樂設施,用來安撫幼童,也提供親子同歡,歡樂在一起,快樂在一起。廣場也有小攤車,擺放桌椅,販賣咖啡和冰涼飲品等,由藏族小夥子熱情招呼著。你可不要誤會,以為來到西藏高原,必然是天寒地凍,極寒冷天氣,這是錯誤的觀念!7月盛暑,西藏高原正午,照樣酷熱難當,炎熱異常,氣溫沒有攝氏30度,至少也有25、27度的,太陽照樣很毒辣,會把人曬昏了頭,以致冰涼飲品有銷路喔。因長期帶隊旅遊,難怪咱們藏族嚮導,皮膚黑得透徹,黑裡透紅,比非洲黑人白不了多少。其實,這座大廣場,最大的賣點,不是小攤車,也不是小型遊樂設施,更不是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而是正中央那座大型的經幡。經幡確實巨大,足有3層樓高,類似一般的經幡,從上往下,無數條五顏六色的經幡,成傘狀分散地懸掛下來,佔地至少百坪左右。經幡在強風吹襲下,不僅波濤洶湧,氣象萬千,也傳來颯颯聲響,驚天動地,震撼人心。

對這座巨大的經幡,我僅大約瞄了兩眼,沒有時間細看,也沒有時間細心品味,更別說走進經幡裡頭,好好感受它巍峨的震撼!因我正急著一件大事!啥大事?天啊!快來不及了,不要多問啦!老頭子膀胱無力,我尿急啊!我快憋不住了!所謂痛,痛不過牙痛!所謂急,急不過尿急!從搭巴士過來這裡,下車,搭船,過河,走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已將近2個小時了,2個小時是我的極限,急急如律令,老頭子膀胱必得要馬上解放啊!放眼掃射,環顧四周,怎看不到廁所的影子!廁所大哥!廁所大人!您躲去哪裡了?我等不及了,再拖延下去,我的膀胱肯定要爆了!只好拔腿狂奔,衝向前去,詢問藏族嚮導去!嚮導受我影響,似乎也尿急了,結果呢?由藏族嚮導帶路,他也要去尿尿,後面跟著的,是旅行社老總和我。我怕慌張勁丟臉,故意穩定軍心,放慢腳步,走在最後面,其實,我內心可急得慌,都快要吐血了!坦白說,若非遊客眾多,大半是中國大陸內地人,若非怕丟台灣人的面子,我極可能躲到任一棵樹叢下,就直接撒野了。在台灣,我每次登山健行,都是這樣,找一棵大樹,連說聲對不起也不,即就地撒野了,大樹幹就是我的廁所。

行行復行行,慌張又慌張,心頭急又急,走了不算短的路,約3、4百米路,原來廁所躲在遠方隱密處,雲深不知處,加上廁所標誌不明顯,最後,終於,總算找到了廁所。真夭壽!若非有識途老馬帶路,肯定找不到的,廁所就位於偏僻的地方,人跡罕至之處呢!老頭子膀胱不行,不沿路尿失禁,不沿路淋漓走來才怪!只見廁所分成兩排,中間隔著4、5米寬的走道,空間算蠻寬敞的,每排將近有10間廁所,可能一邊是男廁,另一邊是女廁,每間廁所都有門,整齊劃一的,似乎蠻有規模的,不愧是國家公園廁所。其實,要如廁時,我才發現,應該沒分男廁或女廁的,因我那間廁所,只有蹲式馬桶,沒有男性小便斗,而其他間廁所也是一樣,只有蹲式馬桶,沒有小便斗,所以說,根本沒有男廁或女廁之分,全部都是女廁,也全部都是男廁,男女通用。

藏族嚮導帶我們過來,來到左側那排廁所,走近一瞧,發現不是剛才所想像的那麼完美!怎麼不像?走道黃沙遍地,廁所門口階梯全是黃沙,洗手台和洗手盆,也照樣是黃沙,黃沙幾乎覆蓋所有地方。一般的廁所,裡裡外外,因沖水、洗手關係,不就是濕淋淋的一片嗎?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呢!怎會到處是黃沙呢?當來到水龍頭下,扭開水龍頭開關,哇!半滴水也沒!沒半滴水的廁所會有多恐怖?確實恐怖!嚇死人的恐怖啊!天啊!這裡是濕地公園,不是河,就是江,周遭都是水,公廁怎會缺水,缺到有如身處沙漠?儲水設施壞了?水管連線壞了?損壞不是最近才發生,至少有一段長時間了,不是一、兩個月,有可能已一年、半載了!我好生疑惑,怎沒人管理?怎沒人通報?竟然荒廢到這種程度,我真的難以想像,也難以相信。為了提升旅遊品質,促進旅遊業,2015年,由中國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廁所革命」,展開公共廁所改造升級計畫,怎會是這個摸樣?哪裡出問題了?(114年10月8日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四)藏族經幡意涵多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四)藏族經幡意涵多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6月30日,西藏行,來到林芝第一站,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匯合處,雅尼濕地國家公園,在某處水草濕地,眼前成千上萬的小蝗蟲,似乎很孤獨,很想找人玩耍似的,我與老伴往前走一步,它們則又飛又跳的,往後退一步,如此反複著,挺有節奏的,雙方好像很有默契般,數著節拍在跳舞呢!是恰恰舞步嗎?還是探戈舞步?其實,我才沒有心思玩耍,更別說跳舞呢!天有好生之德,人也有好生之德,我內心直想著蝗災或蝗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難保西藏哪日爆發大饑荒,五穀不登,顆粒不收,即便中國大陸不再是往日的一窮二白,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地接濟馬上源源不絕過來,但人們總難免要挨餓受苦些呢!看那烏雲密布般的眾多,我手無寸鐵,也沒半點工具,想抓一隻或半隻都困難,更別說想踩死一隻或半隻的,更何況成千上萬隻的,打死一隻或兩隻的,也於事無補!不是不為,而是不能也,我無能為力,且無濟於事,我與老伴不想跟它們繼續跳舞下去,這種蘑菇挺浪費時間的,我們只好繞路而行,避開它們,眼不見為淨,省得心煩,省得掛慮,往後,若真的爆發了蝗災或蝗禍,就算是天命了,怪不得我或老伴,你說是不是?

遠遠地,看到藏族嚮導率領衆團員們,往前邁進,我這個老頭子,越老越膽小怕事,叮嚀著老伴,倆人要放下心思,管它休閒或悠哉,趕快加緊腳步,盡快跟上,以免脫隊,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從,落得雲深不知處。雖說是濕地,沿路上,仍有不少矮樹叢,一些不知名的樹種,稀稀疏疏地,雜亂無章地分布著,有一、兩棵樹,也稀稀疏疏地,被藏人掛上經幡,沒錯!就是五顏六色的經幡(ㄈㄢ)!來到西藏高原,也包括青康藏高原,以及四川、雲南、甘肅、陝西等藏族聚居區,必然有經幡隨風搖曳和飄蕩,因為經幡是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承,少了經幡,就不是藏區了,也不是藏族了。上述的整個藏族聚居區,另有一個名字,稱作「大藏區」,也就是說,目前的行政劃分,西藏自治區僅是「小藏區」而已。這個大藏區名稱由誰提出?當然不是中國大陸,而是流亡在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它目前的要求是西藏完全自治,至於西藏要自治,不單是小藏區自治,還包括大藏區也要隨同自治。

流亡在印度的「藏人行政中央」,1959年4月29日成立,常稱為西藏流亡政府,原名為西藏喜樂宮勝十方政府,後來經西藏流亡政府議會同意,更改為現名稱,它主張擁有西藏主權及合法代表藏人的流亡政府。它所統轄的藏人約14-15萬人,約5萬人已移居世界各國,主要是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西方民主國家,至今仍寄居印度的藏人,則約有10萬人。據中國2021年統計,全國藏族人口約706萬,佔了極大多數,是10萬人口的70倍。據自由維基百科說,流亡政府曾支持西藏獨立運動,目前主要倡議西藏完全自治,表明目前的西藏自治區,並不是完全的自治,它要求的更多,除了行政獨立,也要求軍事獨立和外交獨立。流亡政府主張的自治範圍,不單指小藏區,還包括青海全部、雲南西部、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等地區,即所謂的大藏區,但沒有包括甘肅和陝西,總面積達240萬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區120萬平方公里的兩倍。很可笑的,西藏流亡政府竟然說「藏南地區」屬於印度的,很可憐的寄人籬下喔!未免太悲哀了!我不禁想起一句成語「賣主求榮」,把自己的老祖宗都出賣了,還配稱藏族子弟嗎?

2008年6月4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訪問藏南地區,宣稱無關政治,僅是宗教性質的訪視,卻表示阿魯納查邦(也翻譯為阿魯納恰爾邦,印度所轄的一個邦)的達旺領土,也就是中國所宣稱的藏南地區,屬於印度的一部份,他承認1914年藏、英雙方代表,在西藏簽訂的「西姆拉條約」的麥克馬洪線的有效性。當年,此條約僅有西藏代表,在英國脅迫下簽字,而中國代表則拒絕簽字。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此宣告,在中國被視為叛國行為,遭到中國政府的抵制。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走不回去了,當他回到西藏老家,你想中國會不會以叛國罪將他羈押?滿清末代遜帝愛新覺羅溥儀,1932年在日本帝國扶持下,出任滿洲國皇帝,1945年日本戰敗後,被蘇聯紅軍俘獲,後被引渡回中國作為戰犯服刑,直到1959年獲得特赦釋放,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回西藏,會有此相同遭遇嗎?網路資料搜尋,你可知道下面事實嗎?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於藏南門隅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而門隅地區即今日的達旺縣,此達旺縣劃歸阿魯納查邦管轄,現由印度實際控制。若藏南地區屬於印度的,那第六世達賴喇嘛是印度人,而非西藏人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為了強調西藏的獨立性,承認西姆拉條約的有效性,做出此違背自家祖宗的宣告,這是很悽慘的悲劇,也怪罪他寄人籬下,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藏族後代子孫們,不知要如何替他下定論呢?

經幡是藏區的標誌,也是藏人的標籤,它代表的是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承,在全球各地,只要有經幡的地方,必有藏族同胞,這是肯定的結論。台灣有藏族嗎?應該沒有,若有的話,也是佔極少數,不過,在高鐵站或捷運月台,尤其台中的高鐵站,偶而會看到三三兩兩,穿著暗紅色披肩袈裟,僅蓋住左肩,卻露出右肩膀的喇嘛,他們應該是來台灣,從事宗教活動的來客吧。台中有藏傳佛寺嗎?還真的有,就是台中寶積林西藏五路財神寺,由寶積林上師 誠蓮曲佩仁波切創寺。在台灣的高山,如玉山、雪山、合歡山或阿里山等,會有人去懸掛經幡嗎?沒有!台灣共有9座國家公園和1座國家自然公園,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特有的自然風景、野生動植物及史蹟,應該不會准許任何人隨意懸掛經幡的。不過,在某些登山健行步道,我就見過簡易的經幡。10多年前,我參加彰化縣鳳凰大地協會的登山活動,在北部某山區步道,就見過五顏六色的經幡,懸掛在路徑兩側的樹上,從一側拉往另一側,掛在步道上方,登山客走過,難免抬頭看一眼,蠻新鮮的,也蠻有趣的。另外,更多的是好奇,這是誰懸掛的經幡?會是藏族嗎?有向相關單位申請嗎?還是偷偷摸摸地,人不知、鬼不覺地私下懸掛的?

也是10幾年前,在彰化市公園路上,沿路有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彰化辦事處、彰化縣政府水利資源處和彰化縣政府工務處等公家單位,也有軍方廢棄的軍中營房,其附近就有叢林小步道,網路有人稱之為舊營區步道,可直通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八卦山天空步道和八卦山軍機公園等等,在此叢林小步道上,我也見過經幡懸掛其間。經幡除了宗教和文化意涵外,也有裝置藝術及美觀美學的作用,若隨隨便便地,簡陋又粗糙地,隨意地掛上幾條經幡,時間久了,風吹、日曬、雨打下,破破爛爛的,成何體統?反成了不倫不類的廢棄物,完全沒有達到經幡應有的目的。其實,經幡應裝設在西藏高原上,緊鄰高山和冰川,冰天雪地的,才能顯出其壯闊宏偉,屹立不搖,堅忍不拔的意境,以及藏族特殊的韻味和氛圍,否則東施效顰,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讓人倒盡胃口呢!(114年10月7日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三)異歧蔗蝗現蹤跡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三)異歧蔗蝗現蹤跡
作者:吳聰賢醫師

西藏旅遊行,在西藏林芝,市區郊外的雅尼濕地國家公園,我與老伴看到成千上萬的小蝗蟲,我怎知道它們是蝗蟲?除了影片和圖鑑外,我親近田地3、40年,也親眼目睹過蝗蟲,甚至抓在手裡仔細觀察,也有趣地把玩。蝗蟲是昆蟲類小動物,類似螳螂、天牛、金龜子、獨角仙、鍬形蟲等,有形有體,不讓人覺得噁心,我田地不噴灑農藥,若在田裡碰上,我難免抓來把玩,觀賞和欣賞其外形,因是害蟲,最後的結局,我都是斷頭處死,然後埋進土裡當有機肥。若是身體柔軟的蠕蟲類小動物,例如蛞蝓、蚯蚓、水蛭或蠐螬等,那就很噁心了,當不小心碰到,我都會驚嚇不已,即刻甩開,甩得遠遠的,眼不見為淨。蠐螬,閩南話稱之為雞母蟲,我只要掘開田裡泥土,只要一鏟土,就能發現好幾隻,有大有小,又肥又白的蠐螬,因是蠕蟲,看起來就是噁心,不敢去碰觸,其實它們是金龜子、獨角仙、鍬形蟲的幼蟲呢,等它們長大成蟲了,再也不那麼噁心恐怖了,就是最好把玩的小動物了。我田裡有蝗蟲嗎?有!確實有!蝗蟲對我農作物有危害嗎?似乎沒有!我田裡曾種過玉米,除了金龜子外,不曾見過蝗蟲來啃食。

我田裡確實有蝗蟲,真的有!但很難見到,千載難逢的機運下,才能偶而見到。在我田裡,必須隔上好幾年,可能3、4年,也可能5、6年,才能幸運地看上一隻或兩隻蝗蟲,算是可遇不可求,相當稀罕的昆蟲。我上次看到蝗蟲,已是3、4年前了,至今期待著,看哪天還能再巧遇它。我田裡的蝗蟲,從頭至尾,包括觸鬚、嘴巴、腳爪、翅膀和尾部,全身上下都是鮮豔的翠綠色,翠綠到有如翡翠,讓人心花怒放的綠色,加上又肥又壯的身子,有如盔甲軍人般,滿雄壯威武的,給人的就是驚豔的漂亮!很奇怪的,蝗蟲全身通綠,但眼睛不是綠色的,反而是淡淡的紅褐色,跟人類的眼睛色彩,還有點類似呢!人類的眼睛色彩來自虹膜,東方人大抵是咖啡般褐色,不像西方人有各種不同的色彩,煞是奇觀,也煞是漂亮。因它的眼睛色彩,我忍不住興起同情心,萬物皆有靈,萬物皆兄弟,令我捨不得去傷害它。但是,蝗蟲就是害蟲,若放走它,豈非要危害鄰近的稻田?我是老頑固的笨老頭,我相信初中歷史課本說的蝗災,真怕台灣也出現蝗禍呢!

田裡的蝗蟲,非常大隻,在我眼裡是巨無霸,縱然沒有10公分長,至少也有7、8公分,甚至極接近10公分,由於身體粗壯,肥肥又粉嫩的,不禁讓人產生秀色可餐的感覺來,垂涎三千丈,若有人把它烤來吃,我不會覺得奇怪,也不會覺得噁心,雖然我自己不敢吃,但我相信必然是酥脆好口味,充滿肉焦香味,且肯定營養豐富,滿滿的蛋白質,說不定還有很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呢。以我當醫師的立場,比起那些亂七八糟的,自吹自擂的健康食品、保健食品,還要天然又無害,甚且物超所值呢!某些國家,某些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甚至把蝗蟲當成珍貴的食材,而非小零嘴或小點心,燒烤或油炸,在傳統市場上販賣,還大發利市呢!我比較好奇的是,蝗蟲在我田裡,為何好幾年才出現一次?其他的時間,它們都跑去哪裡了?又躲去哪裡了?又為何每次才出現一、兩隻?蝗蟲一般是成群結隊的,怎會無緣無故地落單,那是多麼的孤寂和孤單,且容易惹上殺身之禍!我真的想不明白!有哪位學者專家願意來解惑?在此先致謝了,祝福你 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團圓,闔家平安快樂。

台灣有蝗蟲嗎?我田裡都有蝗蟲了,台灣當然也有蝗蟲!114年8月3日,民視新聞台報導:新北市近日爆發「蝗蟲潮」,從樹木草叢、住家陽台、汽車車窗、人行道,甚至是上下班人潮眾多的捷運、公車站,都傳出看到蝗蟲的蹤影。專家指出,這批蝗蟲的品種是異歧蔗蝗,沒有毒性,沒有害處。新北市農業局也指出,這是因為季節性生態現象,民眾不必恐慌,全球蝗蟲種類超過1萬種,在台灣也有超過70種。新北市農業局強調,這是季節性生態現象,所謂的季節性蝗蟲爆發,但異歧蔗蝗不是害蟲,民眾無須驚慌。新北市農業局和各專家們,都出來呼籲和澄清,說異歧蔗蝗不是害蟲,也沒有毒性,不要自己嚇自己,四面楚歌,八面受敵,十面埋伏,自亂陣腳,自毀前程,攪亂一湖平靜的秋水。官方說的是,專家說的是,我不是官方,也不是專家,我不敢胡言亂語,但是,異歧蔗蝗是昆蟲,它的食物來源是什麼?若不是甘蔗,甘蔗是禾本科植物,那應該是其他的禾本科植物了,禾本科植物包括:稻米、小麥、大麥、高粱、青稞、薏仁、玉米、竹子,以及各類禾本科野草等,人類吃三餐,蝗蟲可是無數餐,甚至24小時連續不斷地啃食,它的食物來源就是這些,縱然無毒,卻難保無害啊!對莊稼漢來說,蝗蟲就是有害,它啃食農作物!官方和專家應該先問問看老農,異歧蔗蝗是否有害農作物?才來下斷言,才是真正的有擔當喔!我在彰化縣衛生局,幹了20年公務員,我學習到講話要很小心,要有憑有據,不能胡言亂語,胡說八道,毀了公家機關的形象。

老頭子常見的毛病,我不僅有老年癡呆,也有老年強迫心理症,一件事情總要搞到水落石出,才願意善罷甘休,才能安心入眠。我上Google搜尋引擎,AI摘要說:台灣曾發生嚴重的蝗災紀錄,荷蘭「熱蘭遮城日誌」記載,西元1653年至1655年,台灣曾發生3次大規模的蝗災,造成全島饑荒,大量人民因飢餓死亡。另外,在20世紀初,曾有東亞飛蝗危害甘蔗田紀錄;此外,近年在澎湖也曾有蝗蟲危害農作物的紀錄。依據上述說明,台灣曾有大蝗災紀錄,近代和近年,也傳出蝗蟲危害農作物的記載,對蝗蟲還是小心為要,千萬不能讓它變成災害。前一回,我有提到三種飛蝗: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我不是專家,我是外行人,我不懂飛蝗與蝗災的關係,現在又提到了東亞飛蝗,如此看來,似乎飛蝗是引發蝗災或蝗害的主要品種,是不是?你認為呢?新北市的異歧蔗蝗,台灣要小心監控;至於雅尼濕地的小蝗蟲,以及晉蒙沙漠草原的小蝗蟲,中國大陸是否也要小心監控?總之,有備無患,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防微杜漸。(114年10月5日,中秋節前夕再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二)蝗災蝗禍每年有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二)蝗災蝗禍每年有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6月30日,正式進入西藏高原的第1天,下午時分,在雅尼濕地國家公園內,我與老伴倆人,休閑踏青,悠哉同行時,卻被一群黑壓壓的,有如烏雲密布似的,成千上萬的小蟲蟲,所驚嚇到,這是啥鬼東西?啥莫名其妙的小東西?怎會這麼多?還這麼密集?目睭花花,匏仔看做菜瓜;目睭霧霧,菝仔看做蓮霧,我以為是小青蛙,當我瞪大眼睛,反複仔細細瞧,老伴說的對,它們不是青蛙!「天啊!不是小青蛙,而是小蝗蟲啊!」真的是小蝗蟲嗎?我有點不信邪,哪來那麼多蝗蟲?蝗蟲不就是害蟲嗎?它們長大後,就是一般常說的蝗蟲嗎?看到蝗蟲,我第一時間,馬上想到蝗災。蝗災,又稱蝗禍,指蝗蟲引起的災變,大量蝗蟲會啃食禾田,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損失,以及糧食短缺,顆粒無存,造成嚴重的大饑荒。蝗蟲極喜溫暖乾燥氣候,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故有所謂的「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不對啊!這裡不是新疆,也不是黃土高原,這裡可是青藏高原,又是雅尼濕地,豈是溫暖又乾燥的氣候?環境完全不同,氣候絕然不同,怎會有小蝗蟲呢?難道是類似蝗蟲,而非蝗蟲的小昆蟲?還是蝗蟲的新突變種,很能適應這裡寒冷和潮濕的氣候?我有點矇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古有明訓,這些小蝗蟲長大了,繼續繁殖更多的小蝗蟲,一代傳一代,一世傳一世,世世代代,以等比級數增長,從成千上萬,以至成億上兆,永無止境,豈非要惹出世紀大蝗災?怎能不斬釘截鐵地撲殺?幾世紀以來,曾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大蝗蟲,成千上萬,飛越紅海,飛越波斯灣,經由阿拉伯半島,漫延到小亞細亞、西亞、中亞、南亞,甚至延伸到中國大陸新疆、西藏等地,到處蹂躪,啃光所有農作物,引發國際大蝗禍,如今看來,無須國外來引發,這批雅尼濕地蝗蟲,不就要引爆中國內部,自己的大蝗禍嗎?它們會引爆蝗災嗎?是我少見多怪嗎?是我多慮了嗎?還是我杞人憂天?或是我庸人自擾?我憂心忡忡,不知該如何自處?我要捕捉小蝗蟲嗎?我要踩死小蝗蟲嗎?殺死一隻小蝗蟲,就減少一份禍害,我豈不勝造七級浮屠?但濕地公園上,插有不少告示:「維護生態環境,禁止捕捉各類動物。」我應該要有所作為嗎?我有如無頭蒼蠅,盲目慌亂,不知要怎麼辦!

很奇怪,我與老伴走了一大段路,整片雅尼濕地,似乎只有這裡一小片地方,可以看到小蝗蟲,其餘地方沒有看到,也就是說,極有可能,只有我倆知道這裡有蝗蟲,其他遊客或當地牧民,甚至公園管理員,都不知道雅尼濕地有蝗蟲,我要不要通報公園管理處?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我是否應該通報?還是通報當地公安或農業相關單位?我膽小怕事,也沒有魄力,我再三思索,我猶豫不決,就怕被人罵多管閒事,怕被人罵沒事故意找碴!我真的杞人憂天嗎?我真的無理取鬧嗎?你對蝗災知多少?我搜尋網路,據鄧雲特「中國救荒史」統計,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中國三大災害,秦漢時期,平均8.8年有一次蝗災;兩宋時期,平均為3.5年;元代,平均為1.6年;明清兩代,平均為2.8年,受災範圍和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哇塞!查詢資料長知識,挺嚇人的,始知中國歷代有這麼多蝗害,貧窮的老百姓多可憐啊!遇上蝗害,鬧出饑荒,人們豈非要吃野菜、啃樹皮!不!蝗蟲連野菜和樹皮都啃光了,哪來殘羹剩飯?哪來野菜和樹皮?人搶不過蝗蟲,只好活活餓死了!

據自由維基百科說,1958年2月,中國大陸在大躍進初期,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發起的「除四害運動」之消滅麻雀的全國性大規模群體運動,結果使農田當中的蝗蟲幾乎沒有天敵,而讓次年的糧食嚴重欠收,發生極為嚴重的3年大饑荒。維基百科又說,中國大陸每年蝗災發生面積2.8億畝次左右,分布在20個省的1100個縣,其中飛蝗(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常年發生3000萬畝次左右。嚇死人了!是2.8億畝,是3000萬畝,不是10、20畝,也不是1百、2百畝啊!全世界統一的土地面積單位是「公畝」,1公畝是長10米、寬10米的正方形面積,等於100平方米,約等於30坪,但是,中國傳統的土地面積單位是「畝」,1畝不是1公畝,而是666.7平方米,足足大了6倍多,換算下來,那面積會有多大?那面積會有多廣?相當地可怕!沒想到竟然如此嚴重,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假訊息嗎?是多年前的古老數據嗎?還是誇大其詞?自由維基百科會騙人嗎?如此看來,中國每年都有蝗災,且受災區範圍廣大,百姓耕種為誰辛苦?為誰忙?豈非血本無歸!不就為人作嫁?10幾20年來,我也是半個莊稼漢,我深刻了解農人的辛苦。因為常年發生,因為每年發生,屢見不鮮,見怪不怪,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以致不受農牧單位重視,也不受官方理會?甚至連媒體都懶得報導了,是嗎?每年這個時節,夏季至初秋,你聽過中國大陸鬧蝗災嗎?

上回文章鋪出後,有不少親朋好友送來回應,尤其是台灣西藏旅遊團群組的夥伴們,都經過西藏高原的洗禮,紛紛送來各自不同的猜測:「是小蟋蟀嗎?」不是小蟋蟀!「我來猜猜看,應該是牛屎龜。」也不是牛屎龜!至於「蝗蟲」和「蚱蜢」,標準答案,答對了!在雅尼濕地,我與老伴看到一大群,成千上萬的,黑壓壓,如烏雲密布般,又飛又跳的小昆蟲,就是蝗蟲。蝗蟲,俗稱蚱蜢、螞蚱或草蜢仔,早期台灣人則稱之為草螟仔,一首家喻戶曉的台語民謠或囡仔歌「草螟弄雞公」,你應該會唱,你總聽過吧?我這個74、75歲的老頭子,從懂事開始,就耳濡目染這首囡仔歌了。蝗蟲是一種屬於錐尾亞目的昆蟲,它們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咀嚼式口器草食性昆蟲類群之一,可追溯到大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一說出來,不得不欽佩它,也不得不尊敬它,蝗蟲可是古老的活化石呢!

另外,我彰中58年級老同學,近日剛從中國大陸晉蒙地區旅遊回來,他也送來回應:「這次去晉蒙遊,發現他們沙漠中的草原上,都是會跳且會飛的小蝗蟲!」感謝親朋好友的回應,有回應就是最大的鼓勵,更是我繼續寫作和打發時間的動力。彰中老同學的親身經歷,說明著,不僅西藏林芝有小蝗蟲,連山西、內蒙古、華北等黃土高原,也照樣有蝗蟲!我疑惑橫梗心中,古有明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大陸真的每年都有蝗災嗎?受災範圍還如此廣闊嗎?既然如此,當小蝗蟲開始出沒時,豈能不趕快防治呢?難道等著釀災又釀禍的,才來處理嗎?我不明白,我糊塗了,我傻了,我矇了!孰能為我解惑?(114年10月5日,中秋節前夕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一)西藏氂牛特別種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一)西藏氂牛特別種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6月30日,西藏行第2天,正式進入西藏的第1天。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少說4、5千米,即使是林芝,也有3千米的海拔,台灣有284座超過3千米的高山,但有幾個人會去爬高山?我會擔心高原反應嗎?你會害怕高原反應嗎?來西藏遊山玩水,敞開心胸,放開心靈,幹嘛給自己這麼負擔?我不會,所有團員似乎也不會。吃過午餐後,即使僅剩半天的時間,藏族嚮導不浪費,我們更加不放棄,盡快跑行程,何況西藏地區,盛夏時節,天黑得晚,沒有超過下午7點,太陽肯定不下山的。我這個人,又老又醜,孔子說老人戒之在得,就是在說我這類人,挺貪小便宜的,認為多走幾個地方,多看幾個景點,就是賺到,就是物超所值。我們來到西藏的首站景點,跨林芝市巴宜區和米林市的「雅尼濕地國家公園」。巴宜區是市轄區,林芝市政府所在地,林芝的精華區;米林市則是縣轄市,故網路有人稱之為米林縣,也不算錯,總之,我的意思是,雅尼濕地公園離林芝市區非常地近,可能是西藏所有天然景點中,最靠近市區的!但是從市區拉車過去,也有10幾20公里喔!這樣算遠,還是近?

來到雅尼濕地,沃野千里,看不到盡頭,咱家鄉大度橋下,一大片大肚溪河床,與之相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我與老伴為何是誤闖叢林的小白兔?所謂叢林指的是滿地黃金!黃金者,不是牛的大便,就是馬的大便,一坨一坨的,到處都是,處處皆是,怵目驚心,令人膽戰心驚,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左閃右躲,甚至要墊起腳尖來走路。但是,眼前看不到半頭牛和半匹馬,牠們跑去哪裡了?有!將近千米遠的草地,很遙遠的地方,才看到牛或馬,可見雅尼濕地有多遼闊了,也足見牠們曾在此逗留過,也在此蹂躪過,吃飽喝足後,留下一堆屎,也留下證據,然後拍拍屁股,離鄉背井,遠走他鄉,開發新的水草地,也繼續蹂躪下去。我如何分辨牛屎或馬糞?很簡單,不算難,看過幾次後,大抵就能分辨了。雖同樣呈一坨坨的,馬糞通常呈塊狀形,較為乾燥和成形;若是牛屎則呈扁圓形,且較稀泥狀,很像人類吃壞肚子,拉出糊狀的糞便,所以說,踩到牛糞便,淅瀝嘩啦,下場會較為悽慘。我雖然小心翼翼地下腳,避免踩到糞便,但百密總有一疏,仙人拍鼓有時錯,跤步踏差啥人無,我稍微不留神,眼睛一時專注於身旁小水溪,看是否有小魚蝦或大鯨魚?結果沒有看到小魚蝦,也沒有看到大鯨魚,自己陷入叢林陷阱,反而踩到牛屎。糟糕!太噁心了,竟然落難至此,踩到黃金千兩啦!

踩到黃金,當然不是好彩頭,我驚呼著:「老婆小心!不要踩到大便!」提醒她,不要跟在我屁股後面,也落入陷阱,身陷泥淖。踩到牛屎,我不假思索地,第一時間,唯一的反應,盡快地把登山鞋往草皮踩去,儘可能地擦去鞋底大便,絕不能讓一絲糞便殘留鞋底。我怕上巴士後,殘留的糞便臭味,薰死衆團員,眾人不悅,引發公憤,害得我被趕下車,越想越不放心,越想越神經,只好將鞋底踩往小水窪,再往草皮上擦,如此反複無數次,少說4、5次以上,直到認為擦乾淨了,不再有糞便殘留了,才繼續上路。雖然有此慘痛教訓,我仍沒學乖,還是不放棄自己的嗜好,就是喜歡看小魚兒在水裡游,但沿路看小溪流或小水窪,就是找不著半隻小魚兒。若在台灣,不管大小河流,甚至田邊灌溉小溝渠,隨隨便便,都能看到各類大小吳郭魚,看吳郭魚到處流竄,自己內心也跟著跳躍,喜不自禁!或許,同屬青藏高原的林芝,平均海拔3千米,即便是盛夏時節,河水仍是冰冰涼涼的,難怪看不到小魚蝦。雅尼濕地的河水冰涼嗎?你有去觸摸嗎?我有掬水洗手,不是蓋的,確實很冰涼,但淋在手心,卻也挺舒服的,挺痛快的,讓人欲罷不能,有如寒冬吃冰淇淋,點滴在心頭。

雅尼濕地的牛,包括在林芝地區所看到的牛,幾乎全部是一般常見的牛,是台灣早期常見的黃牛嗎?有點類似,但又不大像,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不同品種的黃牛,為了適應高山氣候,經多年演化,變種後的亞種,所謂的西藏黃牛吧。牠們比咱們所謂的黃牛,還要小隻,體型小一號,約僅一半大,且毛色以偏黑色系為主,黃色系反成小眾,說牠是黃牛,不如說牠是黑牛。相對地,我反而看不到思思念念,日思夜想,那西藏著名的氂牛。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氂(ㄌㄧˊ)牛,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腿短,全身有長毛,野生者色黑,畜養者色白,也作犛(ㄌㄧˊ)牛。另外,也可寫成牦(ㄇㄠˊ)牛,但千千萬萬不要寫成犁(ㄌㄧˊ)牛或犂(ㄌㄧˊ)牛,犂是犁的變體字,否則要貽笑大方了!氂牛那身長毛,少說50、60公分,甚至可長到拖地,我特愛牠們的長毛,很有野性美,也很有粗曠美。其毛髮非常細緻,觸感輕巧柔軟舒適,透氣性佳,非常保暖,因此常被用來製作牛絨,是高檔服飾的紡織原料。雄性氂牛,體重350-580公斤,雌性氂牛也有220-260公斤,跟人類的70-80公斤相較,牠們簡直是巨無霸,就是龐然大物,雖說個性溫柔祥和,但具野性的氂牛發起性來,對人類可是很大的威脅,安全起見,千萬輕忽不得。

入藏第一天,我滿懷欣喜,很渴望看到氂牛,甚至滿山遍野的氂牛,然而,在林芝尋遍不著,在雅尼濕地也沒看見,不要說滿山遍野,即便是一隻或兩隻,也沒看到,我內心極度惆悵,也甚為鬱卒,牠們到底跑去哪裡了?往後幾天的旅遊,我才發現牠們都跑去日喀則了,就躲在高山冰川山坡上,或者山腳下!不是一隻或兩隻,而是成群結隊的一堆,讓我看得心頭悸動。為何林芝看不到,僅在日喀則才看得到?因林芝海拔才3千米,日喀則海拔4、5千米,足足比林芝高上1、2千米,而這個臨界點,正好是氂牛最適合的環境。高海拔,代表冬天越寒冷,氂牛是高山冰川的原生動物,氣候越冷,活得越舒適,也活得越快樂,快樂似神仙。在我心目中,氂牛就是神獸,牠屬於神的,不屬於人的。相反地,越熱的氣候,越不能適應,反而容易患病,導致生病夭折,且單那皮膚的毛病,就有得牠受了。如果,氂牛也跟大熊貓一樣,搬遷到台北市立動物園來,縱然台灣寒流來襲,那肯定照樣地,也必得開冷氣喔!最好能開到零下10度呢!若要達到零下10度水準,那不是冷氣機了,而是冷凍庫了!

在雅尼濕地,我與老伴,漫無目的地,跟衆團員保持著一點距離,往前悠哉又懶散地走去,倆人獨自行動,有如年少小夫妻,只差沒有牽手而已。突然間,我倆看到一整群小動物,沒有上萬隻,卻少說有上千隻,黑壓壓一大片,我們往前走一步,它們也黑壓壓一大片,整齊劃一地,好像有口令驅動般,就往後跳躍,閃開一大步遠,然後停了下來,跟我倆保持著固定距離,有趣地,有如一塊烏雲般瞬間移動呢。幾近黑色的小動物,相當細小,約1.0-1.5公分大小,我這個74、75歲的老頭子,既然耳朵都背了,眼睛怎可能俐落呢?我對著老伴高喊:「哇!世界奇景,世界奇觀!好多剛孵化的小青蛙喔!」好東西要跟老伴分享,這是老頭子的責任。但是,比我年少好幾歲的老伴,她眼睛較銳利,她說話了,好像不是青蛙!我揉揉雙眼,以瞪大眼睛,也嘗試著往前走,趕著它們跳躍,然後仔細瞧,也仔細看,才發現這群小東西,會一邊跳躍,也會一邊飛翔,那就怪哉了!青蛙是兩棲動物,只會跳躍,絕不會飛翔,既然會飛翔,那就不是小青蛙了!不是小青蛙,那麼它們是什麼小動物?會跳躍,也會飛翔的小動物,它們是什麼東西?讓你猜猜看,我下回再揭曉謎題。(114年10月3日完稿)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十)雅尼濕地大公園

逐夢藏東平安歸:(六十)雅尼濕地大公園
作者:吳聰賢醫師

114年6月30日,週一,西藏行第2天。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搭中國大陸國內航班,約中午時分,飛抵西藏自治區林芝機場,正式進入青藏地區,展開此趟高原之旅。西藏自治區行政劃分,包括6個地級市和1個地區: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拉薩市、那曲市、日喀則市和阿里地區,它總共有8座民航機場,其中,除了那曲外,其餘的地級市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機場,例如: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山南隆子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日喀則定日機場、阿里昆莎機場和阿里普蘭機場等,只有那曲沒有自己的機場,連日喀則和阿里都各有2座機場,我猜測,那曲人應該會感到很委屈吧。這8座民航機場,只有拉薩是國際機場,其餘全是國內航線機場,僅飛國內線,不飛國外線。拉薩是國際機場,咱們中華和長榮航空,有航班直飛拉薩機場嗎?沒有!台灣無直飛拉薩的航線,也不能直飛其他的國內航線機場,台灣旅客若要飛往西藏,只能在重慶或成都,轉搭中國大陸國內航班,再飛往西藏各機場。中華和長榮航空,都有班機直飛重慶或成都,坦白說,台灣旅客想西藏旅遊,還算滿方便的。除了林芝米林機場外,西藏所有機場都屬於高原機場,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甚至4000餘米,僅有林芝米林機場,因位於雅魯藏布江河谷,海拔相對較低,只有2949米,相對地氧氣濃度較高,不致於有缺氧的情形。

走出林芝機場,馬上有熱情的藏族嚮導接機,經過一番迎接儀式,也就是為每位團員獻上哈達後,真感榮幸,全體團員上了旅遊巴士。禮多人不怪,看來西藏挺拼觀光旅遊的,藏族嚮導不僅獻上哈達,也誠意十足地,獻上一大束鮮花,色彩繽紛,香氣四溢,價值不菲,讓人有點受寵若驚。此花束似乎要獻給領隊,但我們這個團的領隊是誰?好像沒有真正的領隊,是咱彰中58老同學嗎?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最後,由陸方旅行社老總,大陸他省份內地人,代表全團接受了。我們搭上巴士,離開米林機場,直奔而去,奔往哪裡?應該是林芝市區吧。巴士行駛在蜿蜒的山區道路,走了很遠的距離,少說有10幾20公里,以西藏旅遊來說,這僅算短程罷了,往後拉上3、400公里的長車,是稀鬆平常之事喔。終於,巴士來到一處新興社區,下巴士,走入一家餐廳,準備吃中餐。餐廳周遭,全是新建的大馬路,不是四線道,就是兩線道,路旁花木扶疏;以及新蓋的高樓大廈,沒有10層樓,至少也有9層樓,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拔地而起的繁榮,挺有大城市的氣派。這裡是哪裡?林芝市區嗎?明顯是市區,但稍偏遠的市區,會是米林市嗎?還是巴宜區八一鎮?晚間,經過整個下午的旅程,重回這家餐廳用餐,要回酒店住宿時,我才發現酒店就在附近不遠處,緊鄰這新興社區。

林芝市,屬於地級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之中下游,常住總人口23.89萬,其中:藏族佔74%、漢族佔17%、門巴族佔5%,此外還有珞巴族等其他少數民族,林芝下級行政區包括:1個市轄區(巴宜區)、1個縣級市(米林市)和5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地在市轄區,也就是巴宜區。我們搭巴士,從林芝米林機場來新興社區吃午餐,我搞不清楚這裡是哪裡?巴宜區或米林市?往後網路搜尋,自由維基百科說巴宜區緊鄰尼洋河,而我們夜宿的酒店就在尼洋河邊,酒店大門出去,就是很大的廣場,當成停車場使用,而走出廣場大門,過了大馬路,就是尼洋河了,所以,可以肯定的,吃飯的餐廳和夜宿的酒店,都是位於巴宜區,而非米林市。林芝旅遊事業方興未艾,情勢看漲,未來可能漲停不斷,我個人估計,林芝米林機場總有天會擴展為國際機場,不會僅是國內航線機場,只開通拉薩、成都、重慶、廣州和深圳等6個城市而已,而是國際各大城市的樞紐,當然也涵蓋台灣城市,好方便台灣人西藏旅遊。

林芝地級市,土地面積11萬4215平方公里,另有一說是11萬7千平方公里,是台灣的3.17倍,但中國大陸實際控制的面積只有7萬6千平方公里,另外的4萬1千平方公里跑去哪裡了?它名義上,劃歸林芝市墨脫縣和察隅縣管轄,但真實情況卻管不著,因它屬於藏南地區的一部分,中印雙方有爭議的國境,現由印度所實際控制,印度在此設立了阿魯納恰爾邦,進行實質的管理。麥克馬洪線以南,關於麥克馬洪線,網路有相關詳盡資料,以至西藏傳統生活邊界線,有一大塊區域,約9萬平方公里,另一說是9萬3千平方公里,中印雙方,各說各話,自稱自己擁有主權,中方稱之為藏南地區,中印雙方為此邊界,時刻劍拔弩張中,不知何時要爆發軍事衝突。關於此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不是高山懸崖,就是溪流斷谷,原始的熱帶森林,層層疊疊,生活不易,人煙稀少,大部分都是無人區,據說,中國大陸採用蠶食的方式,一分一寸,日日月月,逐步搶回一些土地,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約搶回了2萬多平方公里,而印度仍控制了6萬9千平方公里,把它捏在手裡,打死也不放手,除非兵戎相見,打個你死我活。然而,雙方均是核武強權國家,死傷會很慘烈,怎能打得起來?保證兩敗俱傷,世界其他強權,漁翁得利喔!

這天中午,進入西藏的第一餐,午餐吃得挺好的,菜色足,份量夠,帶有麻辣味,是川菜,魚、肉、蔬菜豐盛,很合大家胃口,眾人吃得津津有味,杯盤狼藉,讚不絕口,沒半點殘羹剩飯。酒足飯飽後,不是酒,是以茶代酒,眾人重上巴士,開始這天的旅遊行程,西藏行必到的著名「雅尼濕地公園」。「雅」指的是雅魯藏布江,「尼」指的是尼洋河,此兩江河匯合處,由於水氣充足,成了廣大的濕地,佔地8738公頃,跨足林芝市巴宜區和米林市,2016年正式掛牌為國家公園,就稱為雅尼濕地公園。雅魯藏布江,起源於阿里地區,流經山南和林芝,在中國境內全長2070公里,是西藏第一大河,是西藏的「搖籃」或「母親河」,是中國的第五大河,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尼洋河則是林芝的「母親河」,均是西藏重要河流,缺一不可。說林芝位於雅魯藏布江的中下游,你可不要誤以為雅魯藏布江就此結束了,到此蒸發了,消失無蹤了!錯!它是跨足三個國家的國際河流,流經藏南地區後,在米林市和墨脫縣間,形成180度大拐彎,也形成世界第一大的峽谷,然後流入印度,再流入孟加拉,出海口是孟加拉灣。在印度段,稱之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段,則稱之為賈木納河,總之,是三個國家重要的河流,舉足輕重,幾乎要掌握國家的命脈。

來到雅尼匯合處,藏族嚮導太了解遊客心理了,抓到眾人心坎裡,也安排船隻,讓大家渡江,上岸踩踏公園濕地,恭逢其盛,投其懷抱。我與老伴倆人脫隊,帶著冒險、好奇和探索的精神,獨自行走,來到一片林地。其實,也不算脫隊,只是與團隊稍微有點距離而已,卻也不過百步之遙,可以互相呼應,不致於走丟失散啦!我這個人,越老越膽小怕事,尤其爾來有點重聽後,更是以老伴馬首是膽,老伴走到哪裡,我也跟到哪裡,我對外號稱疼惜老婆,隨侍在側,裡外雙贏,以博取更多的好名聲。沒想到,彷彿誤闖叢林的小白兔,落入陷阱,左右為難。怎說是誤闖叢林呢?下回詳細說明,敬請期待。(114年10月1日完稿)